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 一名老师“管长期” 一名老师“管阶段” “双线包保制”精准资助全市万余贫困生

“将来小柯考上大学,我还要帮他申请助学贷款呢。”6月25日,在太和镇谢埠小学,谢模寿老师坚定而自信地告诉记者。

小柯是梁子湖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自太和镇谢埠村一个贫困家庭。谢模寿是谢埠村一名小学老师,也是小柯的“长期包保”责任人。虽然上高中了,但谢模寿还常常到小柯家走访慰问,或电话联系他现在的高中老师,跟踪关注他的学习和受资助情况。

而在梁子湖高中,小柯班主任老师柯祥,另外一个身份则是小柯的“高中阶段包保”责任人。平时,他除了关心小柯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外,也要查核他的各项资助是否落实到位。

一名老师“管长期”,一名老师“管阶段”。这套教育精准扶贫“双线包保制”,自2017年9月起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确保全市每名建档立卡的寒门学子都能享受到资助政策,把教育扶贫做好做实作出成效,我市按照准、实要求,探索出一套特别的“双线包保”机制,让老师对贫困学生进行长期跟踪,直至完成学业,彻底脱贫。

“贫困生升学、转学,信息不断变化,由于学校间缺乏动态管理,遗漏资助对象很难避免,‘双线包保机制’非常必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市改变以往从学校入手查贫困生信息的做法,而是从村切入。全市每所小学对口一个村,摸清贫困生信息后,再分配给对应老师包保负责。对于区外就读的贫困生,最先包保的老师要向其所在学校发《告知函》,和班主任一起督促这名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资助。学校既和村签订责任状,又和老师签订承诺书。

“双线包保制”让教育扶贫政策落实落地。6月20日,在太和镇子坛小学,记者遇到贫困生小陈的“包保老师”陈海安。小陈是该校四年级学生,前些年父亲打工意外身亡,母亲改嫁。她和弟弟由年过六旬的奶奶抚养,靠爷爷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作为包保人,陈海安经常到小陈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她安心学习。“两年后,小陈考上初学,我还要和她的新班主任联系,共同帮助她直至毕业。”陈海安说。

据市教育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像小柯和小陈一样受到“双线包保制”精准资助的贫困生,全市共计10328人。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长庆 责任编辑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