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 “诗仙”李白也曾题诗于鄂州

唐代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李白,曾多次来往今鄂州(唐代武昌)。为何这样讲?可以从他留下的5篇诗文中,寻觅太白先生与鄂州之缘。

上下武昌城,古今两武昌。对“鄂州”这个地名,同样如此。这也是武汉与鄂州之间的历史情缘。

今之读者、诠释者多将其地混淆,本文意在重新检索,将李白作于今鄂州(唐代武昌)的5篇诗文重新定位。也就是说,这5篇诗文是李白在现的鄂州所作。

诗一:《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李白在《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一诗中写道:“五月分五洲,碧山对青楼。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这首诗约作于开元28年(公元740年)。该诗的关键地名是“五洲”。“五洲”又在哪里?

《水经注》写道:“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为名。宋孝武帝举兵江中,建牙洲上,有紫云荫之,即是洲也。”

胡三省《通鉴注》写道:“五洲,当在今黄州、江州之间。”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在今鄂州市燕矶镇、杨叶镇与浠水县巴河镇、兰溪镇之间的长江之中的几个沙洲,就是唐代的五洲。至今巴河镇有“五洲村”(因纪念伍子胥又名“伍洲”)。

确定了“五洲”,再说“黄龙矶”。

《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写道:“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鹄矶西而南矣,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曰洑浦,是曰黄军浦,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会矣。船官浦东即黄鹄山。”

显然,黄鹄矶就是蛇山。黄鹄矶在今武汉市武昌区,不是黄龙矶!

鄂州自古有龙蟠矶,“龙”与皇帝极有关。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登基称帝,年号就是“黄龙”。因此,黄龙矶在鄂州,即今鄂州城区北畔江里的龙蟠矶(又名“蟠龙矶”)。

从地理距离看,龙蟠矶与五洲相近,龙蟠矶应为黄龙矶。

由此判定:《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作于今鄂州———唐代武昌县。

诗二:《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写道: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八月间。

原先,李白因“永王事件”牵连囚于浔阳(今九江市)狱中。宣州刺史、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过浔阳,同丞相崔涣一道营救李白出狱。出狱后,李白再次从军,随宋若思于武昌(今鄂州)。

是年秋夜,李白写了这首怀古之作。

诗中所说“胡床”,即北方民族人常坐的小板凳,后传入中原。“南楼”,据《晋书·庾亮传》:庾亮接替陶侃为武昌太守,与幕僚殷浩等人于秋夜登南楼赏月,吟咏为乐。时过境迁,世事更迭,现在宋若思镇守武昌(今鄂州),清秋月夜,李白与宋若思等人赏月南楼。

诗三:《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

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写道:

“东南之美者,有江夏黄公焉。白切饮风流,尝接谈笑。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烔然,气高时英,辩折天口。道可济物,志栖无垠。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尝(原作常)、春、陵之亚焉。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而黄公因访古迹,便从贵游,乃乔装撰行,去国遐陟。诸子衔酒惜别,脱巾赠分。沉醉烟夕,惆怅凉月。天南回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汀葭飒然,海草微落。夫子行迈,我心若何!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湖水悠沔,勖哉是待。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

唐武昌,即今鄂州。

钓台,在今鄂州西山郎顶峰东北麓,石临长江。传说武昌钓台,其石如翼,展向江中,上可坐一两百人。每当长江涨水,惊涛拍岸,气势蔚为大观。当年,孙权于此石上大宴群臣。东晋武昌太守陶侃又常立于钓台观水军操练。唐代诗人元结题有“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的诗句。

郁贤皓《唐刺史考》鄱阳条载:天宝11年—13年,郡太守张渐。黄钟造于武昌(今鄂州),这里历史上盛产铜铁,铸造业十分发达。

这些资料表明: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作于天宝13年,创作地是武昌(今鄂州)。

诗四:《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写道:

“仲尼,大圣也,宰(县令)中都而四方取则;子贱,大贤也,宰单父人到如今而思之……(县中群官与百姓作碑),白(李白)采谣刻石,而作颂曰: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时艰世讹,薄俗如毁。韩君作宰,抚兹遗人。滂注王泽,犹鸿得春。和风潜畅,惠化如神。刻石万古,永思清尘。”

李白所撰这个颂碑,时当唐肃宗至德二年秋,诗人投军宋中丞幕府时,随来武昌(今鄂州)后作。“时凿齿磨牙于两京”两句,点明这一作品作于“安史之乱”时。

韩君,即韩仲卿,唐代大诗人韩愈之父。

“武昌鼎据,实为帝里。”李白盛赞武昌(今鄂州)这处吴王帝都。

诗五:《赤壁歌送别》的创作时地考

“蒲圻赤壁说”论定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发生于蒲圻。

笔者根据历史上荆州江夏郡地名的方位变迁和赤壁之战当事人王粲的《汉末英雄记》,以及陆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辨亡论》等所记曹操主力大军,由荆州(今襄阳市)沿汉水水陆而下的历史事实,认为此说法有误,值得商榷。

王粲《汉末英雄记》中写道:“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沿汉水下,至浦口。”显然,赤壁在今武汉市汉口之东!

唐代之前,蒲圻何曾有过赤壁?在《三国志》《晋书·地理》《宋书·地理》到《隋书·地理》等国史地理志中,都没有蒲圻赤壁山记载。《水经注》也没有蒲圻赤壁山的记载。

今蒲圻赤壁山,原名石头山。唐代,在石头山下设有石头驿。

中唐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里谓(今洪湖)乌林(乌黎)与蒲圻赤壁相对。

李吉甫的赤壁蒲矶山说,是毫无根据的主观推论,他忽视了陆机的《辨亡论》,甚至忽视了王粲(建安七子第二位)在《汉末英雄记》记载的“赤壁战役”赤壁的方位!

李白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满月泛洞庭》诗。“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开元27年,李白与裴侍御鄂州相约中秋日在洞庭湖泛舟赏月。裴侍御一行先乘舟去岳州(今岳阳),他们一行到了蒲圻石头驿(今赤壁处),便寄信催李白早日动身西上洞庭。于是,李白写了这首诗之后,不久便乘舟西上,他路过了石头驿,又路过了鸭栏驿,写有《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诗。鸭栏驿见《元末九域志》,白马矶疑今城陵矶。总之,李白熟悉黄鹤楼(在今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至岳州间的驿站要镇,他笔下的这段江上无赤壁乌林说,只有石头驿、鸭栏驿等地名。

李白《赤壁歌送别》写道: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随宋若思从浔阳来武昌(今鄂州),在这一特殊时期,并在这块曾经烽火炙热的土地上,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喷薄的激情,借古喻今,相信官军必定扫平“安史之乱”,因而写下《赤壁送别歌》。

由此笔者认为,李白《赤壁歌送别》作于武昌(今鄂州),武昌(今鄂州)在赤壁战役主战场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 赵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