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严家畈

□ 鲁柳青

严家畈坐落在燕矶镇北部,长江南岸边的龙王矶与燕子矶之间,北临长江黄金水道,南俯花马湖畔一马平川的田园,东有龟山耸峙,西有蛇山逶迤,故有“居依天鹅地,内纳花马湖”之说。自明、清以来,附近形成集市,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热闹。

据《严氏之光》记载,严姓原姓庄,东汉名贤庄光,字子陵,与东汉光武帝是同窗学友,为避帝讳故改严姓,世居浙江余姚。二十五世祖均翰公官至渔阳牧,后升廷尉,就任江西定居分宜县繁衍生息。元代初,严氏六十六世祖壬五公,为避水灾,兄弟七人由江西袁州府分宜县南乡迁至湖广武昌县(鄂州)洪道乡小石堡卜居。明天顺年间,七十一世祖荣三公复迁此地落籍定居,故称严家畈。繁衍生息已有560余年,其后裔有2000余人。

严氏家谱这样记载:凡男丁到了读书年龄,如果不进学堂者,不允进祖堂参祭祀吃祖饭。由此,可以看出,严家畈人历来遵从祖训“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敬愚顽”,所以民风淳朴、敬祖重孝、和睦仁善,勤于耕读,戒律严明形成家风,有口皆碑。因此,严姓家族数百年来以书香传承为己任,也走出了不少文人学士。明弘治年间的严秉端,字荣三,大明进士,御封文林郎。《武昌县志》载录:公学识渊博,智慧过人,高风亮节,拒入仕途,回家以耕种孝父、传道授业为乐。

严家村湾边的嵩山寺,始建于北魏年间,明万历年间毁于战火。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族中学士七十七世祖均安公率其在巡抚院当官的长子严子玉带头捐资重建。在严氏高大古朴的三幢宗祠里,盘放着一条101节的龙灯。据传严氏均宠公梦见一条龙潜入湾前的黄湖,认为是天降吉祥,在湾边修龙王庙,并于公元1622年首创嵩山百节龙,形成绵延400余年舞龙灯的习俗。

2008年,嵩山百节龙以425.58米的长和6.58米的首高,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

昔日严家畈那古朴的徽式建筑房屋,已没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长河,耸立起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漂亮居民楼,掩映在绿树环绕的池塘之间,一条柏油马路依湾而过,将古老的严家畈连通了繁华的大都市。

(责任编辑 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