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追梦“一生之城”

一座城

如果你愿终老于此

它该是什么样?

在这里,抱山襟水,树草绽绿,鸟语花香,街巷整洁,交通有序;

在这里,从出生、上学、就业再到就医、养老,均无后顾之忧;

在这里,既有小城舒适的慢时光,也有大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40年,建市发展35载,鄂州从致力于探索“城乡一体化”,到如今迈向“城乡融合”。在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光环一揽入怀后,鄂州人继续走在打造“一生之城”的路上,孜孜以求,精雕细琢。随着世界第四个、亚洲第一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鄂州这座千年古城正迎来发展窗口期。市长王立说,要破解城市快速发展与宜居之间的矛盾,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城市执法体制,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治理逐步向精细化迈进。

放眼未来

面积不足1600平方公里

人口刚过百万的鄂州再次刷新城市发展定位

“江南美丽田园都市”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陈立远在杨湾社区住了十几年,一度难以忍受这里的“脏乱差”,几年前就计划卖房,搬入在城南购置的新房。

2017年,全市开展最美社区建设示范,“老大难”的杨湾社区被列其中。

事实上,杨湾社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并不差,“脏乱差”缘于配套设施退化。结合实际,社区党委提出了集环境整治、文体设施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思路:对废弃场地和泥巴地硬化再利用,拆除违建亭棚,点亮路灯。

不到一年时间,小区里占道的亭棚、台球室不见踪影,闲置空间改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

家门口的变化,让陈立远打消了搬家念头。“看到小区环境变美,在上海读书的儿子也劝我撤下卖房信息。”他说,每天清晨出门,可以在绿意盎然的小区快走、慢跑,周末还可约上好友到服务中心去下棋、练书法。

西山坡社区曾是鄂州较早的规模化小区之一,由于年久失修,这里也曾是全市“脏乱差”典型:排污不畅,墙面脱落,乱搭滥建。

仲夏的一个傍晚,记者漫步在西山坡社区楼栋间,发现空中电线扎成了“绿叶小瓣”,沿路花坛满眼葱郁,地面已铺上彩砖,整洁干净。老人们在树下围坐闲聊,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

“居住环境变好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就没有了土壤,大家更加努力维护这种舒适的环境。”73岁的朱爹爹说。

然而,有了舒适的环境,有了清新的空气,人们就愿意把家安到小城来吗?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秦宏志说,为什么大家都往大城市挤?因为许多小城市虽然好,但城市功能不足,服务品质不高,这个短板必须要补齐。

宜居城市对交通秩序当然有更高的追求。今年以来,鄂州实施“缓堵保畅”工程,着力解决令市民烦心的拥堵问题。

以前,在凤凰路与滨湖南路交汇处,曾矗立着标志鄂州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马踏飞燕”城雕,它是鄂州人的骄傲,但随着车辆增多,每天上下班时,这里交通拥堵成了常态,甚至大小事故不断。为此,市政府决定将“马踏飞燕”城雕挪移,新建地下通道,腾出主干道,实现人车合理分流。

较长一段时间,葛店开发区面临“白天工作忙、晚上无处去”的尴尬。眼下,投资109亿元的城市功能项目和投资135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正集中开工,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将汇集,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各类需求。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对,跟着这个感觉往下走……”8月2日,在落驾坪社区活动室里,61岁的程刚眼睛微闭,正陶醉在悠扬的乐曲声中。

和程刚一样“痴迷”的,还有高嘉、许凯等几位老人。他们每逢周四在一起排练,把身边好人好事编成歌曲,不定期在各个社区的舞台上演出。

近年来,落驾坪社区与当地企业联合办老年大学,为辖区老人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丰富精神生活。截至目前,老年大学已先后有200多位学员,他们不仅自娱自乐,还自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特别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他们不仅当志愿者,还倡议号召更多居民加入到建设美丽家园的队伍中。周刚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住在鄂钢小区,退休后主动参与小区的美化改造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许多邻居都加入进来,大家争穿“红马甲”,争当志愿者,人成了这里最抢眼的风景。

为探索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治服务,古楼街道飞鹅社区争取到市财政30万元启动资金。社区5名年近70岁的老党员当上了志愿者,配合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在小区事务处理、环境保洁及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积小善成大美。“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小区有很深的感情,看到环境变得整洁、优美,绿地、绿化面积增大,活动室、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大家住得舒心,苦点累点也觉得值!”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刘海春说。

华容区针对志愿者管理提出“时间银行”激励方案,规定以服务时间获得积分,凭证兑奖,树立榜样。同时,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他们的坚持,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但这个价值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文明生活的潜移默化。”华容区委书记姜飞轮说,“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工作之余,走出家庭,传播文明,温暖社会。”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目前,鄂州注册志愿者达12万余人,先后涌现出“华容大姐”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品牌。

从全局规划到精细治理

给人以便利,给人以温度,给人以归宿感。无论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鄂州的决策者围绕“人”下足了绣花功夫。

6月,由市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组成的鄂州市民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一日,记者随市长王立到投入使用不久的市图书馆暗访。在短暂的走走看看中,王立不时皱起眉头,并一一交代随行人员:过道不宜摆放花盆,公共卫生间要提供手纸,讲堂每排坐椅不要高低不齐……最后,他特别叮嘱文化部门负责人:图书馆是彰显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之一,工作人员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在为市民的服务中传递文明。

此次暗访,从侧面反映了鄂州城市治理思路正在发生的变化:由过去单一追求城市建设规模,转向“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立足市情,我市今年以来对准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中的弱项,做到两手抓:一手做大民生蛋糕,普遍提高民生福祉;一手从民生关切处着力,精准完善公共服务保障。

先抓薄弱环节。今年,全市实施“40工程”,即在擦亮40个老旧社区“面子”的基础上,相应提升“里子”的内涵。“前期整治是做减法,拆除违建,然后做加法,以净化、绿化、亮化及管线、安防等基础设施整治为主要内容。”市城管局局长黄开胜说,“为了让城市‘里子’更整洁,地下管线将由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等一起埋管,实现‘一次开挖、集中埋管’。”

停车难、乱停车,一度造成纠纷不断。5月,市城管局和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共同制订增加公共停车位方案,并划定严禁停车区域。

至今,城区已新增2000个道路停车泊位。“再不担心有人把车停到门前进出不便了。”何晓丽在明塘路经营一家小吃店,过去店门前常有随意停放的车辆,曾让她很苦恼。

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城市治理于细微处见功夫。从每一件实事抓起,让市民们真正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

在去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鄂州以较小差距落榜。“文明创建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将在追梦过程中不断补齐短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荣表示,从今年起,全市突出抓好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管理推广、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进一步培育城市人文精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劲松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赵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