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古城新崛起——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建设管理纪实

初秋时节,行进鄂州,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新区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昔日的农业小县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这是鄂州巧借东风创造的奇迹。

今日鄂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新征程。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40年蜕蛹化蝶。城市发展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百万鄂州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诸多“国”字号光环一揽入怀后,鄂州,正阔步前行在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康庄大道上。

变靓了长高了大手笔构筑秀美之城

在古楼街土生土长的刘悦老人,今年已79岁高龄。在老人的记忆里,40年前的鄂州,只有两条街,一条是建设街,一条是古楼街。

现在,主城区大小街道发展到了50多条。

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如今,连土生土长的鄂州人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

一位阔别鄂州30多年,一直在福建漳州做板材生意的张中啸老人清明节回乡祭祖,由衷感叹:改革开放40年,城市变样了,做大了,长高了,更漂亮了。

逐梦现代化大城市,一代又一代鄂州人接续奋斗。

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鄂州为省辖市。

从此,鄂州,这座长江之滨的年轻城市,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5年辛勤耕耘,35载春华秋实。一路走来,鄂州的城市建设经历了“起好步、大跨越、待腾飞”三个光辉历程。

1990年4月25日,鄂州隆重举行万人大会,全市总动员,治理脏乱差,建设文明城。

随之,一场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在吴都大地打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2年,鄂州正式跻身省级卫生城市行列。2000年,鄂州正式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

为将鄂州打造成为最适宜人居、最适宜创业的城市,鄂州人民的奋斗足迹勇往直前。

2007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四城同创”,号召全市共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以此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市民的幸福感和鄂州的竞争力。

2013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五城同创”,号召全市共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此助推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创建,城乡变化日新月异。

一次次强力度的合力创建,鄂州这个曾经襁褓中的婴儿茁壮成长。

一次次大手笔的接力创建,城市发展由“老城时代”走向“环湖时代”,再由“环湖时代”迈向“滨江时代”,正由“滨江时代”跨向“空港时代”。

……

来自市城建委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主城区人口20多万,面积仅13平方公里。如今,主城区人口近50万,是原来的2倍多;建成区面积达到了64.4平方公里,是原来的4.9倍。

城市做大了、长高了、变靓了!

2015年底,橘园生态园正式开放。园内绿草如茵,设施齐全,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每天,有2000多居民在这里乘凉、跳舞、健身、打腰鼓……乐在其中。

“晚年多幸福啊,出门就是个天然氧吧,天天可以在家门口健身。”今年80岁的鄂钢公司退休工人陈雪明,上世纪80年代住在寒溪塘,2000年搬到了文化宫小区,2014年又搬到了洋澜湖一号。老人的三次搬迁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印记惊人相似。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应运而生。除了橘园外,滨江公园、西山公园、东洋澜湖湿地公园、火车站广场等大型游园广场有如颗颗绿宝石把秀美鄂州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

此外,鄂州博物馆、鄂州大学综合教学楼、吴都中学、市实验小学、鄂州新火车站、鄂州综合客运枢纽站、城市福利中心、市委党校、市中心医院综合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

如今,鄂州市民行走在市区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迎宾大道、鄂州大道、吴楚大道、鄂东大道、发展大道、寿昌大道……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主次干道,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城市因创建而完美。据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人均绿地率达到37.89%,提高了11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提高了11倍;绿化覆盖率达到43.19%,提高了12倍;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平方米,提高了18倍;建成区道路长度302公里,提高了79倍……

一个“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秀美鄂州健步走来。

外增颜值内修气质精细化打造品质之城

傲然怒放的景观花,活跃街头的志愿者,清新醒目的文明标语,入脑入心的“道德讲堂”———鄂州,这座千年古城,在城市建设管理上不仅延伸了发展高度,拓展了城市宽度,还蓄积了城市温度。

改革开放40年,建市发展35载,鄂州从致力于探索“城乡一体化”,到阔步迈向“城乡融合”。今天的鄂州人,接续奋斗在打造品质之城的路上,孜孜以求,精雕细琢。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优质高效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

市长王立说,要破解城市快速发展与宜居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城市执法体制,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管理逐步向精细化迈进。

为做到城市“颜值”和“气质”兼修,2018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吹响向含金量最高的全国文明城市冲刺的进军号角。旨在通过高标准、高规格的创建活动,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向纵深推进,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于是,一场场城市精细化管理之战在鄂州大地次第展开。

秋日,漫步凤凰路、滨湖东路、沿江大道等,市民稍稍留心就会发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裸露地面已栽种了银杏、红叶石楠、马褂木等名贵苗木;置身市区,或行驶在畅通工程的路网上,或徜徉在广场、游园中,处处树木生长茂盛、绿意盎然……

城市“颜值”的显著提升,源自园林绿化部门高标准播绿植绿和精细化管养管护,更源于主城区强力实施的“40工程”。

今年4月,主城区“40工程”全面打响。在擦亮全市40个老旧社区“面子”的基础上,相应提升“里子”的内涵。

拆墙透绿全面打响了“40工程”第一仗。4月初,位于文星大道中段的市玉泉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市工贸公司、市粮食局3家单位全部拆墙透绿,还绿于民。“推窗见绿、开门见绿,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在文星小区居住了30多年的退休老人李从强欣喜不已。

借助拆墙透绿的强劲东风,全市道路、游园、广场、公共绿地见缺补绿、见缝插绿,栽植红叶石楠,补植香樟、樱花,种植彩叶苗木、地被植物……凤凰路银杏一条街、寿昌大道香樟一条街已成景观。

“一路走来,修长笔挺的银杏,很是壮观,大大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位。”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凤凰路的机关干部徐海啸,通过微信朋友圈上传沿路风景,引来不少朋友点赞。

时下,走在鄂州街头,街面洁净,秩序井然;漫步洋澜湖畔,清波荡漾,风景如画。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记录的是城市管理的细致入微。

陈立远在杨湾社区住了10多年,一度难以忍受这里的“脏乱差”,几年前就计划卖房,搬入在城南购置的新房。

2017年,全市开展最美社区建设示范,杨湾社区综合整治被提上议事日程。

不到几个月时间,小区里占道的亭棚、台球室不见踪影,闲置房改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

家门口的变化,让陈立远打消了搬家念头。“看到小区环境变美,在上海读书的儿子也劝我撤下卖房信息。”他说,每天清晨出门,可以在绿意盎然的小区快走、慢跑,周末还可约上好友到活动中心下棋、练书法。

像杨湾社区一样,全市罗口社区、西山坡社区等10多个老旧社区整治一新,旧貌换新颜。

“居住环境变好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就没有了土壤,大家更加努力维护这种舒适的氛围。”65岁的社区管理志愿者张建国感慨地说。

随着城市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广大市民维护城市环境慢慢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慢慢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

吴学英老人就是其中一个。她住在罗口社区华润园小区,退休后主动参与小区的绿化改造工作。每天,她提着小桶,拿着铲子,清理小区内油烟池和花坛里的垃圾。在她的带领下,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居民加入进来。罗口社区从过去人人怨到人人夸,从人人赞到如今人人争穿“红马甲”,“人”成了这里最抢眼的风景。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2万余人,先后涌现出“华容大姐”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品牌。

从全局规划到精细治理,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鄂州的决策者在品质之城的精细化打造上,围绕“人”下足了功夫。

停车难、乱停车,一度造成纠纷不断。5月,市城管局和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共同制定增加公共停车位方案,并划定严禁停车区域。

至今,城区已新增2000个道路停车泊位。“再不担心有人把车停到门前进出不便了。”何晓丽在明塘路经营一家小吃店,过去店门前常有车辆随意停放,让她很苦恼。

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红色社区、红色物业、红色楼栋……城市治理于细微处见功夫。鄂州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城市的特质充分彰显,品质之城呼之欲出。

城乡融合宜居宜业高标准规划未来之城

鄂州注定要与现代化大都市结缘。

2016年4月6日,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准鄂州燕矶民用机场选址。

随着这一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的成功落户,鄂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有了坚实支撑。

对鄂州而言,经过改革开放40年、建市35年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现在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为鄂州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谱写鄂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长王立提出,要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破解资源禀赋限制的战略选择,坚持生态城、科技城、航空城“三城互动”,推动武鄂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整合城乡资源、聚集城乡发展要素、强化城乡功能配置,为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秉持这一战略思想引领,鄂州人锁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未来之城豪迈进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今年,市委、市政府统筹布局产业空间和区域产业发展,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对全市1596平方公里的板块进行精准细分,将城市发展定位为生态城、科技城、航空城三大板块。

———生态城。以江南美丽田园城市为目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鄂州,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科技城。以深入推进“五链”融合为目标,密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引进一批科技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团队和“新鄂州人”。

———航空城。以打造中部开放“第一出海口”为目标,谋划推动现代枢纽经济,加快发展航空制造、智慧物流、先进制造、供应链管理等产业,推动鄂州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

蓝图业已绘就,未来美景可期!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长庆 戴静 责任编辑 赵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