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 10.85公里长江岸线“洗尽铅华”

9月18日,长江杨叶段,一部废旧船用起重机被拉上岸,等待切割拆卸。

“码头早就关了,把最后一点设备处理完,我准备转行。”申林军是原江南砂站码头业主。在长江岸线非法码头整治行动中,该码头于2016年拆除。如今,这里草木郁郁葱葱,再无往日喧嚣。

同行的市港航海事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有长江岸线77.6公里,原有码头129个,共177个泊位,到目前为止,已拆除各类码头108个,共131个泊位。通过非法码头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码头治理以及城区货运码头清理,全市已腾退岸线10.85公里。

“洗尽铅华”之后,还需“守住净土”。

“小砂站码头只要有趸船、吊机和皮带机便可作业。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伺机重起炉灶,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五丈港港航管理所所长汤天武说。

从去年年底开始,汤天武和同事们每个星期至少要沿长江岸线巡查三次,及时制止异常现象,并宣传法律法规,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如此高频率巡查的背后,是对非法侵占长江岸线者寸土不让的决心。

记者探访曾经的三峡码头,与江南砂站码头一样,这里的熙熙攘攘已难觅踪迹。去年9月,该码头关停,吊机、砂石料等全部运走,三个月后码头货车进出的道路被封死。这片区域围上了蓝色钢丝网,上面悬挂的牌子印着“此处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几个大字。

“江面上有港航、海事、水政部门的巡查船,岸上又有港航及当地政府的巡查车,再配上这些路障围网等硬件设施,多重‘安全锁’保障着长江岸线资源清理整顿成果。”市港航海事局工作人员说。

防“死灰复燃”最好的方式,是用“绿色”占领这片滩地。2017年,我市对已拆除的码头植树复绿,共栽植水杉、意杨10万株。今年以来,共补植树苗2万株,种植草皮草籽5万多平方米,各地已基本完成复绿或恢复岸线原貌。

不仅是在岸线,“绿色”也已沁入人心。“大势所趋,必须赶紧转型。”站在江南砂站码头原址,申林军抬头望着不远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宣传牌,若有所思,“2015年接手这个码头时我知道审批手续办不下来,但心存侥幸。不料第二年就被关停,损失惨重。算是花钱买个教训,不合法的事做不得。”

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港口岸线占长江岸线总长的35%。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岸线利用指标控制,坚持绿色、集约、高效原则。按照《鄂州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鄂州港岸线使用将依据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规划进行统筹考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港口岸线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沿江港口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在市港航海事局总工廖晓彬看来,推进长江岸线资源清理整顿,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实现鄂州经济发展从‘钢城’向‘港城’转变的题中之意。让每一寸岸线都发挥黄金效益,留住生态财富,才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博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