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出加速度

自鄂城区启动“放管服”改革两年以来,精简区级行政审批事项15项,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取消各种证明重复资料47项,节约办证费用4万余元……良好环境吸引100多名人才落户,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发展企业259户,同比增长37%。

办事难不难,审批堵不堵,服务好不好,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也关系着群众美好生活的小日子。

2016年5月,鄂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从区政府对面搬到鄂城新区,重心往机场核心区建设一线前移。改变的不仅仅是办事地点。从彼时起,“放管服”改革的热流从此处向全区各个“毛细血管”延伸。

计利当计天下利。这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以“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的方式转变着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我们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为鄂城高质量发展加速。”鄂城区委书记刘厚文说。

用“直击痛点”换“真心笑颜”

在鄂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档案室里,摆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企业的娘家”。送牌子来的,是鄂信钻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新民。

这些年,因为转型升级,企业曾三次变更名称,相关证件必须重办,这三次经历让张新民感慨万千。“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可即使找了熟人,办一个证也得十天半个月。再加上要扛着各种资料在市、区以及新区间东奔西跑,实在耗神费力。”

为了求人办事,张新民常常满脸堆笑,但其实满腹牢骚。去年,企业变更名称重办不动产登记证的过程,让他真正舒心了。

“各个部门窗口在一起,我们来办事不出大厅就能搞定。审批事项至少精简20%,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拿到了新证。而且,我们整个厂区有1万多平方米,手续费却只花了275元钱。”张新民由衷感动,于是订制了那块牌子送到政务服务中心。

“群众烦什么,我们就改什么;群众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区长董国平的话在区政府常务会上回响。承诺落地,在于细节上的温暖之举。

2016年有群众反映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后,要到税务部门交税,两头跑不方便。随后,政务服务中心向区里打报告。同年8月税务服务窗口搬到了政务服务中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目前,该区26家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区直单位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由20个变为31个,482项事项清单全部被认领。对投资项目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备案项目做到随到随办,即受理即办,核准项目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减为10个工作日。47项重复资料证明被取消。

不仅要省时、省事还要省钱、省心。鄂城实行区级行政审批“零收费”,已节约办证费用4万余元。同时,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理,整治并完成“红顶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护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发展企业259户,同比增长37%。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树立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形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带动创业创新热潮,促进高质量发展为航空都市建设做贡献,是我们‘放管服’改革的方向。”鄂城区编办主任杨裕君说,下阶段,该区将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和难点,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将“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将“给人添堵”变“自我加压”

“我现在一天的工作量快赶上以前一个星期了。去年一年没加班的日子,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殷李伟告诉记者,最忙时,他常常凌晨还在单位加班。

“为何把自己逼得这样紧?”

“为了让群众办事轻松便捷,大家挑在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殷李伟说,在时间、审批事项、流程上做“减法”,意味着许多工作要走在前面,做“加法”。比如,推进行政标准化建设,26家区直部门编制发布263条标准化服务指南;实行“5+X”模式,将工作时间向八小时外,向节假日延伸;按照“1+8+111”布局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点,让企业、群众就近办理,等等。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细节,是区委、区政府抓在手里的大事。该区成立了“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领导全区“放管服”改革工作,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鄂城区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动方案》、《鄂城区“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等,明确了各单位“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常务副区长杜辉现场办公,筹措50余万元用于区政务服务中心硬件建设。

目前,该区正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清单制度。其中,马上办66项、网上办355项、一次办279项、就近办129项。此外,着力达到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

改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乡亲们的赞许是最生动的改革指标。

一位名叫汪建树的碧石渡镇老人,印了一摞感谢信四处发放,目的就是为了夸夸给他帮了大忙的政务服务中心。2016年老人买了一套二手房,对方移居外地,不愿回来办过户手续。

“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在以往一句话就可以回绝的事情,如今被处理的更有温情。工作人员给老人解释政策,主动与卖方联系,给其做工作,答应对方随叫随到、周末无休,终于成功处理此事。老人感慨:“服务窗口是政府的‘门面’,这里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感到亲切。”

从“三番五次”到“立等可取”

将军村村民喻久刚想创业,可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他咨询了朋友,听说办证很麻烦,要到工商局拿营业执照,再到质监局办组织机构代码证,然后去税务局办税务登记证。

“我没有熟人,咋摸得到门呢?而且,各个环节跑下来,估计费用不少。”喻久刚有点打退堂鼓。

10月中旬,他到政务服务中心来,听说可以“三证合一”,便回家拿了资料来办理。“没花一分钱,当天就领到了证。”这速度让喻久刚感觉不可思议。

近2年来,鄂城区已办理企业“多证合一”2026份、个体“两证整合”9031份、先照后证经营户1948户。登记办照时限由过去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对申请办理名称核准、经营范围中一般经营项目变更等12种情形登记,实行当场办结、“立等可取”;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当日办结。

“以‘放管服’改革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能,是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式。”鄂城区负责人说。

“目前,我们区级‘一张网’建设已完成,即将可实现省、市、区、乡镇、村五级联通,对接运行,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鄂城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胡朝平告诉记者,该区已完成“三集中三到位”。即,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与此同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维护了公平营商环境,杜绝腐败产生。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博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