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资源活起来,乡村振兴跑起来!鄂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6年了

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到今年9月28日,已整整实施了6年。其间,鄂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采取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举措,推动农村产权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使农村产权能依法自由、规范有序流转,进而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城乡统筹发展。

“两指标”“五权”:撬动城乡融合发展

2012年9月28日,这是一个载入鄂州改革史册的日子。

这天,鄂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成立,拉开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改革,从何着手?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了深入分析:鄂州土地资源不足、发展腹地较小,全市仅有1594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69亩,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逐年增长,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农村房屋闲置。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浪费的格局,显然与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背道而驰。

针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决定:把重点放在“两指标”(即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上。此举可在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实施迁村腾地和土地整治,盘活、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

于是,鄂州在全省首开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入市交易先河,将“指标”卖给国有经营性用地使用者,所得资金返还给农民,用于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两指标”的一“卖”一“买”,解决了城市发展“指标从哪里来”和农村发展“资金从哪里来”的双重难题。

6年来,全市成功交易指标238宗,面积10200.66亩,成交金额达16.34亿元,为全市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涂家垴镇万秀村将指标交易得到的价款,用于建设绿色示范村,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全面改善和提升了村容村貌,一举成为“全国文明村”和“荆楚十大最美乡村”。

涂家垴镇张远村通过产权改革,拆迁5个自然村,腾地50.8亩,通过指标交易得来的资金,建成1600亩蓝莓基地、1300亩林木基地和1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依托这三大基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家庭农村3个和三星级生态农庄2个,群众收入大幅增加。

蒲团乡石竹村商人廖传超通过实施整村搬迁,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020亩,成立了鄂州城际农业生态科技公司,沿汉鄂高速沿线发展果林种植,在村西北部发展蔬菜种植,创办月季果蔬博览园,利用现有水面发展精品水产养殖,100多名村民在公司就业,每人每年收入2万多元,还有数十名村民在公司打零工。

如果说,“指标”的交易盘活了城乡统筹发展这盘大棋。那么,“五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交易,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度。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33个文件,构建了“五权”流转、抵押融资的整体制度框架,建立了市、区、乡镇、社区四级产权交易网络平台,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功能从市直机关延伸到农村社区,变“群众跑”为“网上跑”,实现了“一张网”审批交易。同时,与武汉“1+8”城市圈的信息对接,扩大了产权交易供求市场。

6年来,我市“五权”交易成果丰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2万亩;

——林权流转9.6万亩;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96亩;

——农村房屋所有权流转4000平方米。

6年来,我市通过“五权”抵押融资4.09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6年来,我市以“五权”“两指标”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固化的土地资源要素“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土地资源变成资本,城市反哺农村,从“输血”变为“造血”。放眼鄂州,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形成,一个通过“五权”“两指标”推进城乡融合的改革模式深化发展。正如杜山镇东港村民所说:“农村改革这把‘金钥匙’,开启了我们的幸福之门,使我们脚下的土地从资源变成资本,土地的财产权再不是一句空话了!”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2日视察鄂州长港镇峒山社区时,对鄂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8月10日,市政府又印发出台了两个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完善用地挂钩指标交易制度的实施意见》《鄂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增减挂钩指标交易适用范围,确定了区域指标基准价格和增减挂钩指标生成的补助标准,规范了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管理;出台的《暂行办法》明确了各区(开发区、社区)、乡镇政府、村集体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程序和项目资金的用途,特别是提出增减挂钩项目节余资金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和支持实施乡镇振兴战略。两个文件的出台,使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土地经营权抵贷:激活沉睡资产“土”变“金”

鄂州人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没有停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

2016年,鄂州又抢抓梁子湖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机遇,按照“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进、风险可控”的原则,以助推梁子湖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目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为突破口,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

土地经营权抵贷在全国没有先例,鄂州勇于创新,破冰前行,推出了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鄂州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和金融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梁子湖区政府、市人民银行、市国土局等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夯实了组织保证。

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流程。制订了《梁子湖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鄂州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鄂州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市政府发文实施,从制度上保障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

补防结合,降低金融风险。市政府设立1000万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试点中贷款本金损失一定比例的补偿,并积极探索保证保险、其他形式担保、政府贴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等多种形式的风险缓释渠道和机制,为金融资本进入农业设置风险“防火墙”,化解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后顾之忧,提高了银行贷款积极性。

优化服务,提供便利保障。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根据办理交易鉴证、抵押登记具体流程,制定了办理事项告知书,为前来办理交易鉴证、抵押登记业务的群众提供详细的政策咨询。并制定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申请书、农村土地流转申请鉴证前置审批申报表、农村产权抵押登记申请表等一系列相关表格。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门户网站建设,简化了抵押登记流程,提高了抵押登记效率,为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抵押登记、资产评估等工作提供了规范化服务。

“沉睡资源”被唤醒,一池春水润田园。这一系列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改革的举措,探索出用“交易鉴证”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模式,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打通了资本流向农业、农村、农民的通道,如同一部雄浑的交响乐,弹拨出最美妙动听的乐章。

拓宽了“三农”融资渠道,破解了农业发展“瓶颈”,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权属确认问题、难以贷款的难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天之润幕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通过流转获得太和镇狮子口村、邱山村、金坜村1588.76亩土地经营权,从事生态农业种植开发。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帮助该公司办理交易鉴证,申贷200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乐华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样通过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交易鉴证,流转面积605亩,办理抵押贷款7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困难。还有,梁子湖区梁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交易鉴证,流转面积1450亩,办理抵押贷款100万元,解决了融资难、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天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办理交易鉴证,流转面积730亩,办理抵押贷款65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

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了绿色生态品牌,促进了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态农场、生态农庄和生态企业。梁子湖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基地,长港镇峒山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省唯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落户鄂州。同时,形成了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种植模式等。同时,打造出了一批精品名牌,如“梁心”番茄、“梁道”有机大米等。

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沉睡”的土地经营权变成了可以抵押贷款的“活”资产。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经营权抵贷,有了金融活水,由原来一个小小的茶场发展壮大成现在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现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0多人,员工80多人,有茶园面积600多亩,年产高档茶叶3000公斤;胡柚面积10500亩,年产胡柚2.1万吨,公司年产值近1000万元。长港镇农民潘松涛2016年在梁子湖区太和镇谢埠村流转近百亩土地,通过抵押贷款,成立了“鄂州市长港慕鱼水产有限公司”,从事水产品养殖和花卉、苗木种植销售,年产值100余万元。2018年,他又流转817亩土地,利用土地经营权作抵押,从市农商行长港支行贷款2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并吸收30多名贫困村民到公司打工,每人每年收入3万多元。原在上海经营花店的沼山镇农民金恢华,回乡流转100亩土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获得的贷款,创办了花卉种植基地。创业成功后,金恢华与30多家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引导他们种花脱贫致富。他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动员周围农户种花,决心把沼山镇乃至梁子湖变成美丽花谷。潘松涛、金恢华只是其中的代表,从2016年我市实施抵押贷款全国试点以来,有力助推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天。伴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鄂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曲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凯歌,响彻湖北,响彻全国!

(通讯员  龙建华  责任编辑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