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长江大保护鄂州行动|不让一张纸片入江

11月13日中午,东顺船厂食堂里,40多岁的肖文军大口吃着饭,上午的活儿还等着收尾,容不得他细嚼慢咽。

厂区的铁架上,固定着一条3000吨位的船,几个工人围在船边,埋头操作仪器,为船体除锈。

这条船是一个外地老板定制的,两天后要验收。

穿戴好工作服,肖文军手臂一甩,打磨机就启动了。他动作缓慢而有力,和之前吃饭的样子大相径庭。“除锈是个细致活,莽汉可做不来。”他说。

肖文军是东顺船厂的“元老”,2012年,他随李云君来三江村选址,开创了这个中小型船厂。

船厂在三江村北边,占地约20亩,离江面不远,由一个废弃船厂改造而成。

肖文军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临江近,空气好,生态也好。最关键的是,我们十分珍惜现在好的环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生态。”

繁忙的码头

“不往江里排污,全厂三十几号人吃剩、喝剩、用剩的都进了垃圾桶,连一张纸片都不让它入江。”肖文军说,几年前,排污设施不完善,担心从船上刮下的铁锈入江,厂里还专门开挖了一条隔离沟。船厂的老板李云君对生态保护非常上心。

49岁的李云君在鄂州光大船厂工作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造船经验,也摸透了生产工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他说:“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与长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见不得别人糟践它。”

因此,与大型船厂不同,他的船厂只接3000吨位以下的订单,船体制造成功后,先去锈再打磨,喷漆量极小,粉尘率低,直径范围甚至不到1米。这样,就避免了对长江的污染。

工人定期培训,提高技能,做到手到锈落,避免粉尘飞扬。尽管如此,李云君仍旧四处学习考察,打算引进高效的消除粉尘设备。

更令李云君忧心的是造船产生的铁锈如何排放问题。他将隔离沟进行一番改造,连接到污水处理终端,盖上钻孔的铁板。工人把铁锈刮下来后,立即用自来水将铁锈冲进沟中,进入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效果如何?看看船厂后头一块块绿油油的蔬菜就放心了,这些蔬菜都是用净化过的水来浇灌的。

由于对环保的执着,厂里的设备换了又换,一些污染大的造船设备都被李云君拒之门外。 

今年,仅仅是各种环评、安评、防洪评估,李云君就花去了100多万元。

李云君说,长江大保护是利国利民的事,船厂要想走得远,环保意识和措施一定要跟上。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柯明珠 戴曾婕 责任编辑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