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我省提出建设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将之作入“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
对标融入省委战略,鄂州需要回答好长江大保护这一时代命题,争当沿江绿色发展示范,让山川林木葱郁,让河湖鱼翔浅底。
铁腕治江,守住生态红线
杨叶镇三峡村,是长江流经鄂州的最后一站。再往东,滚滚江水进入黄石市。这里水深港阔,曾有31家码头挤在短短5.5公里长江岸线上。
“拉矿的货车日夜不休,矿尘一多,花草都养不活。”三峡村民印象中,每天有成百上千吨矿石砂土从这里进出。
去年,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心病”得以祛除。原31家码头中,28家非法码头被依法取缔,另有一家码头主选择关场转业,剩下两家码头抱团实施规范提升,成为杨叶镇现存唯一一家物流码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总书记的号召,振聋发聩,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立规矩、明方向,成为鄂州铁腕治江的逻辑起点。
近两年来,我市重点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实施“双十”工程、“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竭力保护长江生态。仅在2018年,全市就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319家、畜禽养殖企业281家,拆除非法码头和水源保护区码头108个,腾退岸线10.8公里。
行进在三峡村江段,过去高耸的砂山杳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意杨、水杉,形成一道绿色屏障。
溯江而上,位于长江干线樊口段的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生态护坡,滩地造林,绿意葱葱,生机勃勃。
中国一冶樊口工程项目副经理王磊介绍,樊口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目前全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到2020年完工时,这里有望重现“百里樊川、玉带萦回”的盛况。
此番生态修复前,樊口江段聚集着22家中小企业、37个砂码头,长江行洪和周边环境受严重影响。为此,该江段全部中小企业、砂码头或迁建、或取缔,让路于长江大保护。
“拆了十几年,都没有这次彻底,多年没干成的事总算一了心愿。”原鄂州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局长皮文桔说。
去污还绿,拒黑植绿。在鄂州86.7公里长江岸线,非法码头被拆除,敏感工业园区被迁出,非法采砂船无处遁形……铁腕治江,一锤重似一锤,长江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绿色”考核,强化制度保障
万水归流,汇江入海。谈鄂州长江大保护,撇不开大梁子湖流域。谈梁子湖水生态治理,绕不过梁子湖区这些年的进退之变——
退,干净利落:全面退出500平方公里区域内一般性工业;全部拆除割据梁子湖的8万亩围网;全面退养1.2万亩珍珠蚌;全面退垸还湖。
进,毫不迟疑:沿湖栽植超过10万亩水源涵养林带;环梁子湖镇村垃圾全收集,污水全处理;启动实施大梁子湖水生态修复工程。
有进有退,进退之间,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被摈弃,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在凝聚,“生态优先”渐入人心。
理念变化背后,有着系统化的制度重构。
2018年末,《人民日报》整版推介鄂州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经验。这一探索创新,后又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8项重要制度。
次年3月,鄂州被确定为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城市。接到任务的当晚,市委市政府即召开会议,将该项试点作为当年的“1号改革工程”。
以此为起点,鄂州对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蹄疾而步稳——
在全域范围内编制完成土地、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负债表,编制层级从市级延伸至区、乡镇、村级,给生态资源打上“价格标签”;
开展区与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建立形成“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正向激励机制;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围,将之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硬性约束,正向激励,绿色“指挥棒”指向精准,挥动有力。试点以来,梁子湖区因溢出生态服务价值,共获得市及其它区的生态补偿资金1.3亿多元。78名相关责任人因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现的问题被问责。
按制度设计,下一步山水生态资源还可以直接资本化、金融化,成为金融产品,用于融资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无缝转化。
转型发展,壮大生态产业
杨叶港物流码头,是经规范提升后,杨叶镇仅存的一家码头。在这里,砂不落地,尘不上扬,货到即走,环保设施上得足足的。
上一轮全市沿江码头整治中,21个码头予以保留,实施规范化提升工程,并分别在葛店港区、三江港区、五丈港区、杨叶港区规划建设4个砂石集并中心码头,以解决好市场砂石料供应问题,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的穷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就要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
葛店开发区熊湾村沐鹅港,曾有一个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码头,后因公路、铁路快速发展而没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天,老码头所在地又重新热闹起来,规划在建的南山临港新城续写着新的码头故事。有一天,这里将会发展成为以港口物流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港口、公路、铁路于一体的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示范区。
退出一般性工业后,梧桐湖新区成为梁子湖区新的“聚宝盆”,45个创业团队和高科技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健康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论效益,这块 50 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的新产业,远超此前退出的一般性工业。
观滴水可知沧海。看鄂州当前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轨迹清晰可见。
2016年落户鄂州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正处在全面推进之中。关于机场,有观点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对于鄂州产业升级重构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
对此,鄂州希望该项目能够在“钢城”向“港城”转变中发挥支撑性作用。市委书记王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鄂州机场要成为区域性、国家性、世界性的供应链管理中心,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港产业。
空港产业,这一“不冒烟”的新型产业,引领鄂州绿色崛起的未来可期。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朝晖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