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太和镇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爱拼才能斩“穷根”!

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脱贫?“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要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各地落实如何?效果如何?近日,记者来到梁子湖区太和镇邱山村、花贺村、胡进村一探究竟。 

近年,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脱贫致富“领头雁”的双重引导下,太和镇贫困群众脱贫斗志高昂,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幸福的生活。 

养牛脱离贫困线 

3月26日,太和镇邱山村老屋湾。 

山坡上,吆喝几头牛进棚,40岁的邱发军接过妻子赖春香手上的鸡食,进到鸡舍喂鸡。 

赖春香笑眯眯地拍拍手,进屋去炒菜。 

谁能想到,像这样一对有活力的夫妻,曾经是生活惨淡的贫困户。 

“家里太穷了,婚前,丈夫就已经因治病欠了10多万元外债。”赖春香说,由于丈夫身体不好,至今无法外出务工增收。一家人穷得没房子住,挤在湾里一个废弃的空屋挨日子。 

2017年上半年,邱山村党支部书记柯冬华来到赖春香家,鼓励她贷款养了450只鸡。不久,村委会又出面担保,替她家赊回8头牛崽。 

“为了方便养殖,我们在牛棚边建了一个40平方米的小平房。往后,这里就是我们真正的家。”让赖春香没想到的是,从下决心走出脱贫第一步时,一家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看到了养殖带来的收益,2018年初,夫妻俩再接再厉,又养了15头牛和200只鸡。靠着这些,在去年底,夫妻俩共挣了8万元钱,实现脱贫。 

“去年一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热水器都买齐了。 

这就是我心中的家的样子。”经历了从无到有,赖春香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也抓住了机会,才断了我们的穷根。”赖春香说,今年,她打算继续扩大养牛规模。 

荒坡种下脱贫树 

临近中午,太和镇邱山村老屋湾一处山坡上,53岁的邱福寿正一锄一锄地刨着土。由于双脚没什么劲,他每刨几下,就要背靠树干歇一会。在他身后,上百株果树冒着新芽,长势正好。 

因从小双脚残疾,行走困难,邱福寿在2016年被村里确定为“五保户”。 

“家里吃的、喝的,政府给帮扶着。房子倒了,政府也给改造。”邱福寿说,政府给的福利够多了,自己也要尽力多干点事,给政府减减负。 

2017年,邱福寿找亲戚借了3万元钱,在扶贫干部鼓励下,养了700只鸡。到年底,算上3000多元钱的养鸡补贴,邱福寿不仅还清了欠债,还结余了不少钱。 

去年,邱福寿信心满满地又养了800只鸡。但鸡群突然发病,全死了。一个星期后,扶贫帮扶单位市委统战部的扶贫干部免费给他送来了526只鸡、10大袋饲料。 

“这个事真的让我蛮感动。”邱福寿晓得,扶贫干部这么做,主要是怕自己亏本后失去斗志。邱福寿屋边有一片闲置山坡,他的鸡群就散养在坡下。尝到了创业的甜头,邱福寿心思也更加活络了。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始在荒坡上种果树。“我脚劲不够,一天只能种几株,像胡柚、李子等,我都种。到现在,至少种下百来株树了。”生活有了指望,邱福寿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他逢人就说,“我人虽穷,但有决心。靠自己,也能有饭吃。” 

勤劳酿出好日子 

3月26日,梁子湖区太和镇花贺村8组。 

酒香四溢的小院内,整齐摆放着七八个大酒坛。 

55岁的村民但碧兰正跛着脚站在坛边,一勺勺地往外舀酒。 

“酿酒是个累活,但是,就算再累,我心里也舒服。”但碧兰用勺子把儿抵了抵胸口,笑着说。 

但碧兰和老伴贺其福有着酿酒的好手艺。但迫于成本高,夫妻俩只得放弃“老本行”。这些年,尽管身体残疾,但要强的但碧兰一直靠做点缝纫零活儿补贴家用。 

然而,2015年突发的几次病痛,最终还是让但碧兰一家成了贫困户。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什么困难都肯帮。”去年,村扶贫干部为但碧兰一家带来了相关扶贫和税收减免政策。 

有了政策依靠,又去附近乡镇考察一番市场后,但碧兰和老伴鼓起勇气,决心重操旧业,他们搬出二十年前用过的酒缸,新建发酵池,添置蒸汽机。“坐在屋里,钱又不会自己跑来。靠自己干活,哪怕是一分一分地攒,总比等别人施舍强。”“家里有7个酿酒发酵池。每个池子能装260斤谷,经过十来天的发酵、蒸酿后,能酿出约120斤纯酒。”但碧兰家的酿酒室单独建在一处,里面被收拾得十分整洁。“酿酒的活都是老伴一个人做。我腿脚不好,只能打打下手。”说是打下手,实际上但碧兰一点也没闲着,家里家外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觉得,虽然家里贫困一点,但是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生活就有盼头。 

但碧兰说,除了酿酒,老伴偶尔还外出打点工,加上家里养了不少鸡,和每年1千多元的土地流转金,一家人在去年底就脱了贫。今年下半年,但碧兰打算养几头牛,“靠党的好政策帮一点,自己再赚一点,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脱贫路上不掉队 

尽管脱了贫,但胡进村里,63岁的左全新和72岁的老伴柯愈安一刻也没放松过。 

白天,他们在基地干活,晚上干家里的活。有点空闲,就一定去地里种花生、油菜,或是外出打打零工。 

“没办法,村里人个个都在埋头苦干。我们得了党的好政策扶持,更不能掉队了。”3月26日,左全新蹲在村草莓基地的大棚内,细心地为草莓拔草。 

原来,胡进村近年自建电商平台,将山里、山外连接起来。加上梁子湖区的政策帮扶,村里顺利建成了面积200亩的草莓、白芨、蓝莓扶贫基地,采用“互联网+生态农业”的方式,打造集生态农业生产、销售、科普、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村里快速发展,让村民一下子活跃了。他们抓住机遇,就业的就业、创业的创业,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你追我赶。 

“老伴的腿残疾了,我也经常生病。但我们都有信心,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去年底,因病致贫的左全新一家,在好政策支持下,终于脱了贫。她说,如今,党的政策这样好,自己一定要加紧努力,早日致富。 

记者手记 

如何帮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近日采访中,梁子湖区太和镇部分脱贫户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以邱山村为例,全村现有人口1940人,原有贫困户59户,经过近几年脱贫攻坚,到2018年有42户脱贫,剩余的都是五保户、重病户和极端贫困户,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邱山村原来是鄂州海拔最高、最边远、最贫困的山村,如今一条宽敞的柏油路直通山顶,将山里的草莓、土鸡、土鸡蛋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出。山里的人见面都是笑,愁眉苦脸的少了。 

扶贫干部带着党的好政策进村入户,一户一策实施精准脱贫。采访中,53岁的邱山村老屋湾村民邱福寿,从小双脚残疾,行走困难,2016年被确定为“五保户”。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去年在山上养鸡700只,后来,他又开荒围园种果树。赖春香今年38岁,丈夫结婚前欠10多万元外债,赖春香不嫌弃他,夫妻俩精心饲养黄牛,2018年赚了8万元,当年实现脱贫。 

有志才想早脱贫,扶智才能快脱贫。梁子湖区是全市贫困人口密集区,鼓起贫困户脱贫志气尤为重要。 

而类似于邱山村、胡进村、花贺村这样的脱贫故事比比皆是。梁子湖区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也有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梁子湖区在精准脱贫,“扶真贫,真扶贫”的道路上走得底气十足。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柯明珠  特约记者李君亮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