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深处的一股“技术泉”

种植草莓20载的华容镇农户赵如胜,前阵子有些坐立不安,“开班日期还没出来吗?怎么还没动静?”早已不是第一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他,由于去年在培训班听了专家的建议,今年草莓产量比去年同期增产50%以上,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老赵四处打听开班日期,生怕错过培训机会,一到开班日子,老赵早早地就赶了过去,专门挑了第一排坐下。

今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举办了8个培训班,计划培训合格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重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种粮大户、果菜茶种植大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及农产品加工人才、农业双创人才进行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2017年,农业部制定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2000万人。我市从几年前就开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选人才。“除了和往年一样开设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这样的必选课程之外,今年我市三级农业部门根据段店镇乡村旅游特点,经过多次讨论增设了一个自选课程———乡村旅游产业班,其受欢迎程度空前。”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徐维林介绍。

家住华容区段店镇上湖村的熊志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与众不同的是,如今的他有了长长一串头衔:兴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桃花岛”岛主、鄂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那些称呼可都是虚的,只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才是实打实的有用。”交谈中,尝到甜头的熊志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赞不绝口。

“从前什么都不懂,盲目跟风搞种养,如今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采摘,就想多了解一下,或许对自己有点用,没想到真去对了。”参加培训后,熊志敏迅速打开思路,流转荒山坡地,创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桃树,现有480亩桃林,14个鲜桃品种,年产值70余万元,解决20户贫困户就业问题。

今年,我市通过依托平安农机合作社、益农农机合作社等5家培训机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办田间学校。7至14天内,5家培训机构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市旅游局、鄂州大学等单位专家,为300余名农民带来了水稻综合种养、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植保收获、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课程。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市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主题。对于熊志敏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管理、经营知识,更重要的是新观念和新思路。

“涮火锅配上芝麻酱、拌面条浇点芝麻油,芝麻不仅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还是咱老百姓舌尖味蕾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近日,在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油菜产业班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秀荣教授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

谈到此次授课的目的,张秀荣表示,主要是为鄂州农民送去种植技术,帮助他们了解国内外芝麻生产形势,解决种植方面的困难和疑惑,提供市场参考信息,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据悉,在课程设置上,我市坚持以基本职业素养为基础,以产业发展技能为重点,紧贴农业生产实际,实行模块化培训。围绕产业发展系统,开展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的技术技能培训。使学员掌握现代粮食作物、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发展绿色环保畜禽养殖技术,能够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考虑农时季节和学员的工学矛盾,我们还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组织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围绕培育对象生产需求开展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以及组织职业农民出市、跨省考察交流等,推行培训阵地前移,搭建农业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互动平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我市许多受惠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有的人拿上了专业的技能培训证书;有的人创办了公司,或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有的人带着学来的技术走出培训班,帮助周边更多农民致富……依靠现代农业技术,他们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走上了更专业的致富路。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文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做好“三农”工作要以农民为中心、以富民为根本,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此,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善于从事农产品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水平都超过传统农民,他们是现代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农业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传统农民扎根于土地,也往往囿于土地而难以流动,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新型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农民,也可以是外地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可以自由流动,具有相应的开放性。三是职业选择取决于自我选择和市场选择双重因素。与传统农民的代际传承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偏好,而且善于应对市场变化,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自我选择与市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应有计划地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学培育体系,明确培育主体,丰富培育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不局限于实用的专业技术,还应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其素养,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和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让美丽乡村成为他们施展才干、提升能力、实现理想的宽广舞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应拓宽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农民注册、职称认定、信息档案登记等制度,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培训和支持。此外,还应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兮  见习记者蔡亚文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