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藤”上育出“香甜的瓜”———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何桥村扶贫纪实

昨天一大早,蒲团乡何桥村5组村民陈德国就在田间忙开了,加宽加高田埂,尝到虾稻混养甜头后,今年他打算扩大规模。一度愁眉不展,如今陈德国经常谈笑风生。他说,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扶贫工作队帮他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后要甩开膀子加油干,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与陈德国一样受益的贫困户,在何桥村共有73户。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扶贫工作队3名工作队员2015年驻村后,以何桥村为家,真心实意开展扶贫,全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2018年,何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8万元,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夯实发展“底盘” 

记者昨日来到何桥村,看到一派新农村景象,水泥公路通村达组,绿树掩映农家小楼,规整的清水塘映出浣衣女幸福的笑脸。有谁知道,这个有758户的村子,过去贫困户就有73户。 

2015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扶贫工作队来到这个村,从基础设施抓起,踏上“真扶贫”之路。 

扶贫工作队成员扑下身子,和贫困户交心结对子,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尽快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扶贫工作队通过整合各方面资金,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其中工作队所在单位支持建设资金130万元,用于何桥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底盘”。投资120万元,硬化公路9公里,湾与湾、组与组全面贯通,实现了村民雨天出行不沾泥。完成7组和8组2900余米的进水港清淤,并对7组泵站进行维修,确保农田有水灌溉。投资18万元,为5组、6组、15组改造了两个清水塘,惠及农户172户。改建了村级卫生室,极大方便村民就近医诊。修建一格沉淀池和三格化粪池共计220个,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条件。 

扶贫工作队还十分注重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村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将废弃的村小学教学楼改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并完善各项功能;新建了3个文化广场,村民在农闲时间也可以跳跳舞、健健身。 

每日傍晚,湾子里的路灯亮起来了,文化广场上,村民随着优美的弦律翩翩起舞,好不热闹。村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内,喜欢琴棋书画的农民在这里同样获得了快乐。 

不脱贫不销户 

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变“输血”为提升“造血”功能,不脱贫不销户。 

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里成立了2个种养殖合作社,以基地带动村民发展规模种养殖业,形成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基地已带动20户村民从事规模种养殖业,每户每年增收5万余元。同时,基地长期安排50名贫困户成员就业,每人每月平均获得劳务工资3000多元。 

村里有近30亩集体水面被某个村民强行占用养鱼,工作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次上门做工作,反复讲解党的政策,将水面追回,租给村民养鱼,村集体经济1年增加收入1万多元。 

工作队给55户贫困户进行农业产业帮扶,共计投入资金13.14万元。 

今年47岁的5组村民陈德国,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妻子突然中风,治疗花去家里所有积蓄,还欠债几万元,因照顾妻子不能外出务工,没有经济来源,还要供儿子上学,一度愁眉不展。工作队对他精准施策,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联系购回虾种,还请来专业人员指导,帮他搞起虾稻混养,8亩稻田年收入2万元,实现了脱贫。 

吴端阳58岁,一家5口,本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儿子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工作队给予资金扶持,帮助他家养鱼10多亩,年收入近10万元,较快走出困境。 

除此之外,还为5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对11户贫困户房屋进行维修,并对6名贫困户大学生进行援助。 

2016年,何桥村整体脱贫出列。现有7户17人(新增)未脱贫,工作队计划今年10月前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共为乡村布新绿 

今年植树节前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传泽,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邓红带领干部职工来到集团扶贫点何桥村开展义务植树。结对扶贫3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每年都到何桥村植树。 

植树现场,集团领导率先垂范,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责,有的扶苗、有的覆土,干得热火朝天,携手并肩栽下一棵棵新树,用实际行动宣传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希望我们种下的树,能为何桥村添新绿、作贡献。”招标采购部的胡晨说,能够加入到爱绿护绿行动中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以后还要参加。 

集团在做好驻村扶贫帮困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年植树节组织人力物力入村造绿。经过一上午的劳作,百余株紫薇、椿树和柳树树苗迎风挺立,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机勃勃。 

3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共为何桥村植树500株。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映忠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