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鄂州工匠|袁家甫:“金牌”建造师匠筑航空城

在燕矶安置点项目工地,工人们抓紧施工,袁家甫与技术团队正在就项目进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因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采取28支队伍同时进场、统筹推进的方式,确保安置房项目早日完工。

袁家甫是航空都市区安置小区一项目部项目经理,他的工作就是带领技术团队,认真分析建筑项目的具体特点,针对项目和建筑面临的地质地貌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总结,提出一系列创新想法,并将其与工作深度融合。

“安置小区工作涵盖专业多、协调难度大,为保证质量和工期,大家都以超越极限的毅力在工作。”袁家甫说,因涉及住宅工建,技术团队经常召开协调会和碰头会,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想不出解决办法不睡觉,这对大家的精力是极大的考验。

燕矶安置点地处长江边,原始地貌多为藕塘、鱼塘,广泛分布深厚淤泥、超硬灰岩等,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桩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为此,袁家甫和技术团队对施工路线、技术方案进行10余次论证,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1000多根打桩施工,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并逐渐形成一系列技术成果,大范围推广。

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项项成果蕴含匠心,更彰显着实力。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建筑高级工程师……通过13年的勤奋学习,袁家甫获得7项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学者型项目经理。

入驻项目部以来,袁家甫带领技术团队,经过15个月120余次的工艺改进,成功利用传统木模制作出铝模。与此同时,不良地质条件下工程桩施工技术、建筑垃圾回收技术、施工现场永临结合技术、建筑施工精益建造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既保障了项目质量和安全,又为企业和建筑行业积累了实用数据和丰富经验。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这是袁家甫一贯的工作态度。目前,项目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袁家甫正在思考解决施工收尾周期过长的问题,“这个课题研究完成后,只需要三四个月,被征地农民就可以住进漂亮的安置小区了。”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凤玲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