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单个像素并排组成的阵列,形成指甲壳大小的硅光电倍增器(SiPM),当光子与其碰撞时,所有的像素都并联至一个统一的输出点,输出信号总合,经过处理后,就变成了可见的影像。这个捕光捉影的过程,就是王麟追求的事业。
近日,在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湖北京邦科技有限公司,王麟拿出几个化妆镜大小的黑盒子,“它看起来非常小,却能够精准地获得光线中的信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仪器、分析检测、极弱光成像、激光探测与测量、高能物理等领域。”王麟解释道。
这个黑盒子是怎么产生的?从2013年到现在,历经4年,王麟和团队一起,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
2013年,王麟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数字PET”发明人谢庆国。2001年以来,谢庆国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全数字化和精准测量的“全数字PET”研究,但其核心部件之一的光电探测器,一直为国外所垄断。
同年,光电探测领域发生巨变,新型的硅光电倍增器(SiPM),因其高灵敏度、高速、尺寸小、价格更便宜等优点,很快打开市场,并有替代传统光电倍增管(PMT)的趋势。
王麟决定将SiPM作为自己主攻方向。
2015年,SiPM样品研发成功。一听说中国也有研发,外国供应商卖往中国的SiPM价格几乎降了一半。若是运用到CT、PET等医疗仪器上,一台仪器可降低成本200万元左右。这件事给了王麟极大的信心。同年,他和几位投资人一起成立了武汉京邦科技有限公司。
为抢占市场,2016年10月,京邦科技从武汉整体搬迁至鄂州梧桐湖新区。“资金、水电等问题,3至4天就全部解决了,我们几乎是‘拎包入住’!”回想当初,王麟再次感叹鄂州速度。
由于性能优良,产品很快得到客户青睐,已与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两家每年有2000万至3000万元的订单潜力。目前,产品正在优化、调整之中,预计8月份完成产品定型,12月份订单生产。
“遗憾的是,产品目前只能在国外代工。”王麟感慨地说,“起先,我准备找国内的光电集成企业代工。结果找了十几家企业,没有一家能达到生产要求。”
王麟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遇上了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王麟希望将产品应用推广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中,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晓青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