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英
扭把子,是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子们常做的一种家务。它是由稻草、麦草、野草或其他农作物的秸秆,用搞棍扭成2米左右、直径7.8厘米长,再扎成3股麻花状而成,是农村烧灶做饭最常用的一种柴火。
扭把子需要一个叫搞棍的工具。它是把一根厚度约1厘米、长1米左右的竹片子,取三分之二弯成半月形,再用一根麻绳将圆弧固定起来,使其保持弓形。竹子的两端,一头粗、一头细,细的一头留10厘米扎麻绳,大的一头安装一个15厘米长的竹筒,在竹筒的前端扎麻绳,搞棍便大功告成了。
扭把子的时候,需要由2个人配合,一个人手拿搞棍竹筒,慢慢按顺时针方向扭,另一个人不慌不忙将柴草套在搞棍头上,缓缓放出去,差不多有2米长的时候,放把子的人就停了下来,把尾巴后面的柴草扎紧,再将草条分成3段,用双手像扭毛巾一样,盘绕成一个3股形且首尾扎实,麻花状的草把子便做成了。就这样,一个人扭、一个人放,一把把柴草就被扭成了一条胳膊粗的条状物。
我生活的农村,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为主。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双抢粮食收获入仓后,剩下的稻草就得扭成草把子,作为家里做饭烧灶的主要柴火。因我们白天要上学,大人们没有对手,扭把子这个活儿,只能留到晚上做。放学后,在大人再三催促下,早早做完作业和吃完饭,准备开工了。早在前几天,父母亲就把一捆捆稻草挑到屋前的空地上,堆得像一座小山。
开始扭把子了,一般是父亲和我一班,母亲与三哥一班。母亲笑着说,2个班开始比赛,看谁扭得多!
我摩拳擦掌,兴奋极了。开始时,我单手快扭,时不时嫌父亲放把子慢了,半个小时后,我双手快扭,偶尔瞄一眼旁边三哥扭的把子,看是不是比我多。三哥一直不紧不慢扭着,嘴里还哼着流行歌曲《酒干倘卖无》。一小时后,我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手掌开始发红,还有些疼,好在还能坚持。我和三哥扭的草把子像2座小山似的,慢慢长高,有时三哥的“山”高,有时我的“山”高。一个半小时后,2座“山”被父母亲随手扔的把子合在了一起,我也慢慢失去了比赛的兴趣。边扭边想,要是有个扭把子的机器就好了,以后长大了,就发明一个扭把子的机器,我就再也不用扭把子了。
父亲看我实在有点累,就让我休息一会儿,自己拿着细草绳,把堆得像小山似的把子,一扎一扎捆起来。而我坐在稻草堆里,手拿一个番茄慢慢啃,看着三哥慢悠悠还在那儿扭把子,心里甚是惬意。
也不知道是啥时候,我居然睡着了,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屋前,一排排整齐、已捆好的把子堆放在屋前。三哥睡眼惺忪从里屋出来说:“你昨天一个番茄还没啃完,就在稻草堆上睡着了,是父亲把你抱进屋的。后来叫隔壁家堂姐来帮忙扭完剩下的把子,一直忙到深夜大家才去睡的。”
做饭时,拿一个把子放入土灶内,点火燃烧,铁锅微红后,炒菜煮饭。一般炒一个菜要二三个把子,所以煮餐饭需要十来个把子烧。老人们常说:“人虚心好,火空心好。”用把子烧火时,中间要空,利于氧气进入好充分燃烧。
如今,20多年我没有扭过把子了,家里用的是天然气和电气,也用不着扭把子了。而现在的农村,做饭用把子的也相当少了,偶尔城里人来到农村,把扭把子的视频录成抖音放到网上,还成了网红。
小时候想发明扭把子的机器,现在也用不着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过去扭把子的活计,也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