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嵌在廊亭上,更须嵌在心坎上——由洋澜湖畔三十一座亭廊命名引发的思考

7月24日,我市对洋澜湖未命名亭廊的名字进行了最终审定,这意味着洋澜湖畔31座亭廊有了自己的“芳名”。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物有物名。给亭廊取名自是寻常事,却又不寻常。其不寻常之处在于,每个名字的背后都要有故事。亭廊的故事就是城市的故事,有故事的城市才有味道,才会散发沁人心脾的馨香。 

一座城市的故事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而亭台廊阁正是这份记忆的经典载体。给未命名亭廊取名,就是要让她们托得起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成为鄂州的人文地标。比如,位于凤凰广场凤凰路东湖畔的凤鸣亭,讲述了鄂州历史上一段“以武而昌”的往事,诠释着鄂州浓厚的历史文化;位于新庙司徒街南拟建“瓦窑嘴遗址公园”的陶音亭,诉说了鄂州古代陶瓷技术的辉煌,承载着鄂州厚重的文明史……亭名之妙,妙在于亭阁的形制、坐落环境乃至历史文化渊源都可在简洁名字中窥见一斑。有了“芳名”的亭廊如同赋予了文化灵魂,她们讲述着我们这座城市曾经的故事,凝固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留传。 

一亭一廊间,同时弥漫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契合了现代文明风尚。如位于湿地公园滨湖东路西南湖畔的定涛亭,讲述的是一位知县(号定涛)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跟当今倡导的“为民、务实、清廉”系一脉相承。又如丁家湾拟建“香雪梅灿园”中的问梅亭,“问梅”二字道出了由古至今鄂州人对梅的情有独钟及对坚韧、高洁之梅品的崇尚。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与接续,让一座城鲜活起来。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宜居家园的理念,在我们的城中湖———洋澜湖上大做“文”章。沿湖岸线8258米、总面积26.96公顷的东洋澜湖湿地公园,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璀璨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其一水一石布局有方,一亭一廊各具风韵。一座现代“桃花源”已然成形。忙碌之余,湖边漫步,亭中小憩,沿廊观景,鄂州人的诗意生活不必到远方。 

当然,文化的传承需要亭台廊阁式的仪式感,更需要融入日常生活的触手可及的质感。 

伦敦是一座很有味道的城市,“历史”和“传统”已渗透市民生活中,其大街小巷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即使是一位没有名气的画家,也被人们用心纪念。这位画家叫杰克,他在一所小院里画了一辈子画,直到去世也没有成名。伦敦人在其院门口的牌匾上写着:这是一位为艺术而奉献了一生的画家,请大家不要惊动他。人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在伦敦,文化传承已成为一种自觉。 

亭廊建好取好名字后,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交融点,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无声的熏陶和浸润中,自觉探寻文化传承的真正价值。惟此,才能让嵌在亭廊上的文化嵌进市民心坎里,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容光,给我们这座城市增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来源:鄂州日报

作者:刘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