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创新——城市有爱更有味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而是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回应百姓关切,传导民生温度,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城乡社区里落细落小落实。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激荡心间。放眼鄂城,社区治理工作百花齐放,各美其美,透过民生冷暖的细枝末节,散发出巨大魅力。 

“指挥员”变“辅导员”

最好的治理是服务 

“居民想要一个苹果,我们不能双手捧上一个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社区治理关键所在。 

去年,东塔社区进行提档升级,着重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怎么规划才能让大伙满意?按“惯例”该社区拿方案,落实后请居民来体验。然而,东塔“逆其道而行”———发问卷、开“诸葛亮会”,向居民要方案。 

社区从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指挥员”,转变为支持协商、引导示范、培育骨干、支持自治的“辅导员”,其本质是去行政化,重视需求,回归为民服务本源。 

优势显而易见。“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后,居民利用这个阵地自娱自乐,社区适时链接社会资源,开设特色培训班,帮助大家把特长学优练精。社区与居民在互动中,加深了情感联系,同时打造出有温度的社区特色文化。”在东塔社区党委书记周思夷看来,对于“一腔热血”换来居民“毫不领情”的尴尬,破题之法便是倾听群众声音,寻找社区与居民同频共振的兴奋点。 

这种“供给侧”改革思维在古楼街道北门社区也被运用得独具匠心。 

北门社区大部分是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有76栋房子分散独立。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打扫卫生、通下水道等琐事,不堪重负,居民们却仍旧怨声载道。 

去年,社区将独立楼房结合网格化管理划为15个小区,并引导所有小区成立业委会,推选党员进驻,“红色物业”管理迅速铺开。业委会在公益性物业和市场物业间自主选择,社区帮助监管,双方各得其乐。 

“随着城市发展加速,社区事务越来越多,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过去‘大包大揽’的方法,只会导致工作不精。应该由专业人做专业事,社区着力提升服务。”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徐涛说。 

社区职能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持续下沉,是最有说服力的为民之举。社区帮居民办的实事、好事越多,其公信力和凝聚力才能越强,社区的组织能力和教化功能才会进一步彰显,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社区“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正在层层推开,让社区工作者能够真正轻装上阵,跑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公益热带动民生暖 

“三社联动”实力“圈粉” 

一元钱能做什么? 

对瑜伽、舞蹈、少儿轮滑等特色课象征性收费,并从中提取一元钱,不仅能将课程与市场挂钩,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增强社区活动对受众的粘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元钱能够将居民与公益关联起来,建立爱心基金,帮助弱势群体。在东塔社区公益课堂上,一元钱的功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举三得的效果,得益于“三社联动”的优势。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互补互促,社区引领、社工支撑、党员骨干、志愿补充的运行模式,激励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来。 

2018年,东塔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创办“社区公益之家”。“东塔·公益生活沙龙”“东塔·爱心微店”“东塔·公益小分队”“东塔·社区公益基金”顺势而生。文化生活与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将社区的文娱团体“武装”为志愿者主力军,对应培育出“蕙质兰心”“小火种”“小棉袄帮邻解忧抱抱团”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 

“在‘创文’工作中,这些平常热爱吹拉弹唱的居民们,纷纷穿上红马甲,打扫卫生、清除‘牛皮癣’……成为‘挑大梁’的志愿者。”社区负责人介绍,辖区有3000余名注册志愿者常年活跃,全面开展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 

东塔社区开设科普小课堂,通过趣味实验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创新“三社联动”机制与居民对高质量社区治理的期盼迅速对接。 

社工“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与社区引导居民自治的工作方向高度契合。项目化运作,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以高品质、专业化的服务增强了社区活动对居民的吸引力。 

“以前搞活动都是我们苦口婆心地请居民参加,这不,刚才居民看了今后的活动安排表,都主动咨询想来参与。”古城社区党委书记程少花兴奋地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来社会组织介入,为社区工作拓展了新路径。与此同时,一场场借外力孵化本土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的探索,渐成席卷之势。 

目前,西山街道落驾坪社区童叟同乐互助会,古楼街道飞鹅社区耆乐融融、官柳社区邻里互助情暖人心、花园社区心手相牵共沐阳光,凤凰街道江城社区长者居家等5个公益创投项目获得省级资助。其中,落驾坪社区童叟同乐互助会项目,获得全省第五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优秀项目奖三等奖。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居民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关系调适、社会功能修复等专业服务,成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政权的有力之举。 

打造特色巧发力 

“智”取民心共享“乐活” 

年初,西山街道石山社区居民卢光焱给社区送来一份礼物——“文体先进单位”奖牌。 

奖是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颁发的,对象是卢光焱组建的乐夕阳文体团。但卢爹爹觉得,这奖牌给社区才实至名归。“大家有幸福感,才有心情唱歌跳舞。”老人言语间露出对社区工作的感怀。 

石山社区十分特殊,困难群众占比超过60%。对于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负担较重的社区,该如何治理? 

“找出社区能人,由他们牵头成立群众组织,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石山社区党委书记盛云珍告诉记者,当地正在开展“我的团长我的团”活动,像卢光焱这样的社区能人,能够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他们一方面可以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团队开展活动,丰富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感染力,吸引更多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卢光焱和一群老伙计们成为社区各种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他还带着乐夕阳文体团当志愿者、设基金会,关爱辖区困难老人和儿童。 

良性的互动,聚集了人气。除卢光焱的“乐夕阳”外,石山社区还涌现出“馨艺”书画社、“馨飞扬”舞蹈队、“别出馨裁”手工坊等7个团体,社区“馨文化”特色品牌日渐响亮。 

摸清突破口,凿出幸福的源泉。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事半功倍,其前提是明确定位,找准特色。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1+9”功能设置,即,1个便民服务大厅,9项服务功能,一社区一特色工作全面铺开。 

在凤凰街道江城社区,尽显文艺气质的“梧桐书舍”吸引不少居民有事没事都爱来坐坐。 

“我们这里有4000册藏书,还设有朗读亭,打造书香社区。不仅提升了文化品位,而且通过一本书的借与还,拉近了群众和社区的距离。”江城社区党委书记许红艳说,吸引群众常来,党群服务中心才能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阵地。 

为了充分用好这个阵地,江城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安装数块电子大屏,进行政策宣传和党务政务公开,并提供信息查询。社区收起古板面孔,变得有亲和力且智能范儿,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提高。 

改变,不止一处。各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硬件上,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软件上,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完善功能布局,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格局正在形成。社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便民、利民、惠民的温度正透过它们被传递至千家万户。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郑博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