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当柴烧,如今变成宝!废弃秸秆变成“香饽饽”

棉杆、稻杆、麦秆、玉米杆...,以往被村民丢弃、焚烧的秸秆,如今却成了企业花钱收购、农户抢着使用的“抢手货”“香饽饽”,原因何在?

生物质热解技术制作的工艺品

进入鄂州峒山蓝焰生物能源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将揉碎后的棉杆放入机器,经过分离、碾压等加工处理,通过烘干、破碎或压制成成型燃料后,便可作为热解的原料。

烘干去水后的秸秆


原料进燃烧炉热解后,封闭装袋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原料进燃烧炉到热解结束,整个系统完全封闭,生产过程无污染。燃烧供热完后,余热进入烘焙炉对热解原料进行烘干去水,整个生产基本没有烟气,生产过程清洁,无任何排放,产品可再生循环利用。

制作的高质炭


基地负责人介绍,农作物秸秆热解技术,既可为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提供新能源,同时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露天燃烧秸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收集秸秆等农林剩余物进行热解,将低品质废弃物“吃干榨尽”,既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又可杜绝秸秆露天焚烧,减少大气污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制作加工成竹醋液

据悉,2019年,该技术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目前,蓝焰生物能源已在省内启动10余项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因地制宜,以棉秆、稻秆、板栗壳、板栗树枝、竹废料、苞谷秆等为主要原料。每个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5—7万吨,为周边居民及工业园区供气、供电、供热、供蒸汽,并配套建设成型燃料生产线,为居民炊事、锅炉供热、供蒸汽提供清洁燃料。

不焚烧,零污染,空气更清新……秸秆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丁梦霞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