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窗口”暴露素质大缺陷

到图书馆阅报,两遇“知识窗”。这个“窗”不是报纸开的什么知识性栏目,而是被阅报人给剪的一个“窗口”。 

照说,报纸被人剪了一个窗口,作为办报人来讲,私底下还有些高兴。刊载的文章被人剪下收藏,遇到了知音嘛。特别是当下信息过剩,屏读热过纸读,能静下心来,在半亩方塘里寻一缕清凉,更是难得。 

不过,心里还是有些郁闷,因为剪报者剪的不是地方。你自己订阅的报纸,怎么剪,开多少个窗,都是你自己的事。图书馆却是个公共文化场所,剪报者将一份好端端的报纸给剪“残”了,就另当别论了。 

或许,当事人心底还有些不以为然,爱知识、好学习的心情不可以理解、谅解吗?何必拘此小节呢? 

假如真有这样的想法,想对剪报者说,开这样的“知识窗”还真的不能理解。不仅不理解,相反还要送此君一句话,“知者当做智者,莫做损德之事。” 

原因?其一,想留存喜欢的文章,现如今的手段太多,要么掏出手机拍个照,要么登陆报纸的电子版直接复制粘贴。带着一把剪刀,在一份公共文化产品上直接动“手术”开“窗口”,这行为也太low了;其二,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所称礼节,或许还没关注到这样的现代生活细节。不过,既知剪报,当事人当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内涵;其三,不被小节所拘泥,这里的小节应是指那些无伤大雅、能去繁从简的诸多缛节。 

不过,现实生活中,确有细节恼人的问题。而这样的细节,或许当事者也不是有意而为,或者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层。细节无处不在,当然它也不能成影响疾步行走的裹脚之布。 

不为细节所羁绊,自觉自律独显重要。如何不被裹足?西方有一个原则,不以影响他人为前提,这个说法通俗易懂。其实,中国此类的古训也有不少,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光知不行也是枉然。 

影响他人的小事在我们身边很多,有些甚至见怪不怪。比如:公共场所话音过大、抽烟者旁若无人、听音乐声音外放、打喷嚏者朝天吼、骑电动车者见空就钻等等不一而足。 

透过报纸被剪的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什么?社会公共秩序,被人们无意识地剪了不少的“小窗”,你我他均有可能曾干过“剪窗”之事,这样的“窗口”多了不是好事。 

追求美好生活,有品质的生活是重要一部分。那么,生活真正的品质又是哪些?华服、美食、豪宅,这应是生活的外衣,而不是品质的真正所在。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的自觉维护与遵守,当是其内涵。 

作为公共环境的建设者,以人为本,体现人本关怀;作为公共环境里的活动者,善小而为,修身怡情。“补窗”而不“剪窗”,二者相得益彰,生活的美好,才会更有品质更有味道。 

作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