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长效化·提升市民幸福感|鄂城区:文明,心手相传

清晨,初升的太阳拨开云层,清风拂面,洋澜湖碧水荡漾。

家住洋澜湖边的刘大爷,在蓝天碧水、鸟语花香中悠然地吹着笛子,畅享幸福时光。

美好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落脚点。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鄂城区通过“手”与“手”的传动,抓建设强基础,抓细节促提升,抓教育提素质,建机制保长效,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底色,与城市发展同频,与民生改善共振。

对问题出手 破解民生“痛点”

对鸟儿来说,森林是家;对鱼儿来说,江河是家;对市民来说,城市是家。

今年,是我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二年。作为全市“创文”工作的主战场,鄂城区展开强大攻势,每一位鄂城人都以实际行动,为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在创建的路上,鄂城区做到全区“一盘棋”,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协调联动。

区委书记刘厚文、区长董国平,每月定期深入街道社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窗口单位、建筑工地等,实地走访调研指导,现场协调解决创建中的难点问题。区“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其他区级领导,积极奔赴创建一线开展“联点共建”。


为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该区充分整合力量,推出“四大家”领导和区直单位包保“创文”工作机制,每位区领导和区直单位分别包保相应的社区,重点对大街小巷和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城管执法、文明引导、“创文”氛围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督办巡查。

明塘北巷是一条商业街,脏乱差不说,商家出店经营、菜贩占据路中、“三车”乱停乱放现象也十分严重,周围居民反应强烈、意见很大。

为了使这条路“洗心革面”。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对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进行整治。城管重拳出击、社区积极引导、学校配合行动,最终将明塘路这条“脏乱街”换了个模样,其“面子”大为改观。

针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该区坚持民生优先、标本兼治。2019年先后开展占道经营、油烟扰民、“楼道革命”、交通秩序、污染防治等10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做到靶向精准、有的放矢,不断巩固扩大创建成果。

迎花花园是老旧小区,因没有物业公司,小区野草丛生、花坛破损,院内车辆乱停乱放,居民颇有怨言。

凤凰街道江城社区对该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不仅修复了废弃的花坛,重新栽植了花草,还对旧楼房墙面、楼梯道等区域进行了粉刷,规划了停车位。

“要以创建为契机,突出民生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鄂城区委书记刘厚文话语坚定。

“樊口二中至樊口大闸路段,路面破损,常见污水横流。”巡查中,区创建办督查小组发现问题后,对责任单位下达任务交办单,要求立即整改。两周后,该路段路平了、水畅了。

“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该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严督办整改。通过区级领导、区创建办督查组巡查收集问题,集中向各单位下达问题清单,限期整改销号;采取跟踪督办、专项督办等方式,全面排查突出问题、薄弱环节,2019年以来督办整改问题500余个。

紧扣标准,对标对表,打好攻坚战。围绕全国文明城市3大板块、12个测评项目、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结合百姓需求,着力解决一些民生“痛点”,推动鄂城区面貌大改观、管理水平大提高、市民素质大提升。

大手牵小手 共赴文明之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创建过程中,很多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积极参与。

在滨湖南路与滨湖北路交叉路口,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一大一小两名志愿者拉着红绳,劝阻行人文明过马路。这是一对母子,趁着周末,母亲陈丽蓉带着儿子刘兴浩当起了文明交通劝导员。

陈丽蓉告诉记者,“站岗当‘小红帽’已是第六次了,不同往常的是这次是和孩子一起。”在她的感染下,许多家长也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文汇社区吴都阳光小区里,在爷爷柯祥强的教导下,三岁的琪琪一字一句地读着“向日葵”上的字。孩子认真的模样,引得周围的人们不住地点头,称赞。

一双双大手牵着小手,共赴文明之约。在澜湖、东塔、江城等社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无需再由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劝说,在微信群里通知一句,便有不少居民抢着报名。

周六的早上,江城社区的小小志愿者们,在社区“你丢我捡”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的带领下,捡拾江边沿线的白色垃圾、烟头。

银发的“红马甲”牵着满脸稚气的“小红帽”,在绵绵阴雨中为道路“洗脸”,形成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让孩子从小感受志愿服务精神,让文明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让它枝繁叶茂。”一位带着孩子的志愿者廖凯说。

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齐步走。

“刘佳燕2分,柯怡1分,刘亿函3分……”在全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家里每天分类倒垃圾、做帮扶以及志愿服务的情况,都会被记录下来,做得好的家庭和孩子,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今年以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以不同形式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活动,推动家校共建。

孩子的带动,让一家人成为创城力量;家长的榜样,使孩子更加文明守礼。

十一假期,不少学生和家长或走上街头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或走进养老院探望老人,或来到背街小巷打扫卫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开展‘小手拉大手’这个活动,就是想通过活动的引领作用,影响一个家庭、两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鄂城区委宣传部部长邓福兵说。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志愿服务精神和文明的声音必将鸣奏得更加响亮、传播得更加深远。

众人齐动手 描摹城市新底色

创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除了内心的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家园变化的欣慰。

门前穿过九十里长港,河水清澈见底——这是李全福30多年前的记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条家门口的河成了李全福一家人的苦痛。“水浑浊了,蚊虫苍蝇四处飞,家门常年紧闭,只能隔窗而望。”

随着城乡快速发展,沿线房屋建设无序,加上东沟镇早年养殖珍珠使水域水质严重恶化,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近年来,该区加大对长港河的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开展水环境保护,共护一河碧水。

河上鸟飞,水下鱼肥。李全福年轻时候记忆中的诗意时光,随着长港河综合整治慢慢回归。

如今的长港,河风送清爽,河水渐变清,河岸正成景……一幅碧水蓝天、河水相连、江河相融的城镇生态宜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在绘好山水画卷的同时,鄂城区还加强老旧小区道路、地下管网、集贸市场等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2019年,该区投入1.2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户厕5619座、乡镇公厕8座,提档升级8个集贸市场。

文明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外在体现,更多的则是个体行为的表现。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

“对,跟着这个感觉往下走……”在西山街道落驾坪社区活动室里,61岁的程刚眼睛微闭,正陶醉在悠扬的乐曲声中。

和程刚一样痴迷的,还有高嘉、许凯等几位老人。他们每逢周四在一起排练,把身边好人好事编成歌曲,不定期在各个社区的舞台上演出。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他们不仅当志愿者,还倡议号召更多居民加入到建设美丽家园的队伍中。周刚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住在鄂钢小区,退休后主动参与小区的美化改造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许多邻居都加入进来,大家争穿“红马甲”,争当志愿者,人成了这里最抢眼的风景。

为探索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治服务,落驾坪社区年近70岁的老党员都当上了志愿者,配合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在小区环境保洁等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积小善成大美。“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小区有很深的感情,看到环境变得整洁、优美,绿化面积增大,活动室、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大家住得舒心,苦点累点也觉得值!”75岁的志愿者高爹爹乐呵呵地说。

共建共享文明成果,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党员”等一系列文明创建以及邻里互助、文体联谊活动扎实开展,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和城市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成为全体市民的行为共识。

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全民参与、群策群力,广泛凝聚干群合力、社会合力、家庭合力,才能持续推动文明创建。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群众的参与,是创建最大的优势。”鄂城区区长董国平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鄂城人的自觉行动,每个鄂城人都在为此尽心尽力。

鄂城,正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昂扬向上、不停奔跑的姿态,追逐文明之光。

一个既具古风遗韵,又有现代文明气息的鄂城,正朝我们走来。文明,在一步步成为鄂城的动人底色。

文/图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