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视新闻再次点赞鄂州!


曾经这里是主打工业的“钢城”,为保护长江母亲河,“钢城”努力蜕变成了多式联运的新“港城”。

【走进长江经济带】美丽长江新活力


四年来,长江沿江各省市逐渐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自觉谋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新年首个工作日,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经济服务中心的邹江来到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来到新引进的企业走访,二来盯一下旧企业拆除进展情况。

这个距长江直线距离约4公里的智能产业园前身叫东沙化工园,建于1993年,最多时有37家化工企业,年税收最高达2亿元,但后来越来越多的环保投诉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2016年国家提出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地就此坚定了关闭转型的决心,但关停谈判的难度超出预想。邹江的工作笔记里,记载着与每家企业的关停谈判记录,少的谈判七八次,多的十几次。

压力大的不仅是邹江。当时,小的企业是由镇里负责,大的则是市领导亲自出面。每个月市领导牵头召开例会,提交关停进度表。

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谈判,这家园区里的最大化工企业终于同意停产关闭。

到2017年底,东沙化工园关停,成为江苏首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区。为此,当地不仅放弃了每年两个亿的税收,市镇两级还出资成立融资公司,贷款了25亿元用于企业的补偿善后。看似贴钱的背后却有着更长远的考虑。

如今,在长江经济带走一走,可以看到,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沿线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长江上游重庆巫山,石漠化山地种上了果树、红叶植物,既改善生态,又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在长江中游,湖北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挂牌成立,江西九江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初步形成;在长江下游,世界级生态岛——上海崇明岛加紧建设当中。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央视新闻)

央视《朝闻天下》聚焦鄂州长江大保护作法经验

“钢城”变“港城” 这座湖北最小地级市成功实现老工业城市转型


1月6日清晨6点14分,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鄂州近年来全力秉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战略,积极探索滨江城市开展长江大保护的作法、经验与成效。新闻报道时长为1分49秒。

报道称,湖北最小的地级市——鄂州“因钢立市”,是名副其实的“钢城”。如今,这座因钢而建的老工业城市,正摇身变为多式联运的新“港城”。

鄂城钢铁始建于1958年,高峰时期曾给鄂州市带来60%以上的税收。但高效益带来的污染,也曾是鄂钢亟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1月起,鄂钢正式启动操业集控系统。与传统炼钢相比,工人们不再需要与焦炭、炼钢炉直接面对面,而是集中到一公里外的集控中心统一操作。原本的操作车间、固废堆场,都拆除整治成湿地花园,厂区绿化面积从16%上升到了34%。而镶嵌在树林、廊桥中的一个个景观小湖里,都是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净化后的水可以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这些水再循环到生产区进行使用。”鄂城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素琳告诉央视记者。

报道指出,产业生态化,不仅维护了鄂州“钢城”的美誉,也搭上了鄂州建设“港城”的快车。一个月前,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挂牌成立,这里正在建设全国唯一的专业国际货运枢纽机场。这座原本“因钢而兴”的“钢城”,正在向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联运方式一体的“港城”转变。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海军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鄂州探索长江大保护的作法,并展示了鄂州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他说,随着鄂州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未来鄂州将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供应链中心和临空经济新业态的集聚区。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链接点。这相当于给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北插上翅膀。对于湖北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长庆)

责任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