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顺丰机场  架起连接世界的天路

11月23日至25日,来自全国民航系统的顶尖专家们聚集鄂州,对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展开专业评审,为机场项目献智献力。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项目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标志着机场预可研审批又前进了一步,各项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众志成城引来机场项目落户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项目正式落户,是我市发展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将架起连接世界的天路,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 

2年前,顺丰速运公司根据快递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时效性、稳定性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了完善航空运输网络布局,提升在全球快递运输业的竞争力,规划在湖北建设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并启动了机场选址工作。 

项目动议之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北京、广州争取军地领导支持,亲自参与项目的谋划和推进,亲自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项目选址和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各级干部的作为和担当,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项目最终顺利落户鄂州,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全过程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企业意愿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努力的结果。 

湖北鄂州航空都市区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场项目获批,将架起鄂州连接世界的“天路”,极大地提升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对促进湖北特别是鄂东城市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起到重大战略性和支撑性作用。我市将依托这一项目,大力发展高端前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际航空都市区,让鄂州崛起为“中国的孟菲斯”。创造中国民航界选址阶段最快纪录 

机场项目的报批和建设涉及的层级高、层面广、程序复杂,尤其是这种货运枢纽机场的建设,在国内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 

省、市和业主方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借智借力,聘请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加强研究,力求将选址、预可研、可研、总规、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机场使用许可等各阶段的工作都做成科学高效的典范。目前,已顺利完成选址审批,力争年底完成预可研审批。 

该项目从2014年底顺丰公司与湖北省达成协议,正式启动在省内选址工作,到今年4月6日,国家民航局正式发文批复《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选址报告》(民航函[2016]376号),整个机场选址工作用时1年零4个月,创造了中国民航界选址阶段最快纪录,是此前最快的北京二机场选址阶段用时的一半。 

通过各方的努力,明确核心枢纽机场本期一次性建设两条长3600米、宽45米的4E级远距跑道,这在我国机场建设史也是第一次。根据省指挥部的要求,鄂州将用5年的时间,一次性完成双跑道建设。 

机场选址报告批复后,省指挥部及时协调启动预可研编制工作。我市在项目投资公司尚未成立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请缨先将事干起来,提前开展各项工程咨询委托,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先后完成了机场临时气象观测站建设以及场址气象资料搜集与分析、高影响天气气象条件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面高精度磁测、场址区域高精度测绘等工作。我市提供的19个预可要件实现零差错,得到了国家民航部门的高度肯定,悉数编入机场预可研报告。插上再次腾飞翅膀 

在此次评估会上,专家们进一步明晰了机场的定位:货运枢纽、客运支线、公共平台、顺丰基地。 

同时,会上还明确了使用机型及航线安排:使用机型为波音B767、B777、B747系列及B737系列,空中客车A320系列等飞机。开通至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国内、国际航班。 

根据省、市和顺丰公司达成的共识,以及民航设计总院的研究和规划,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是具有高效的机场、空管、海关、边检、检疫等管理能力的贸易口岸,是国内对外经济的重要门户。机场项目建设有利于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有利于我市构建多式联运新模式,有利于我市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我市实现城市定位新提升,实现城市发展的“质变”。 

据测算,整个核心枢纽机场近期总投资约为376亿元。包括:机场工程、转运中心工程、机场供油工程,顺丰航空基地工程等。目前顺丰公司正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美国RS&H公司、荷兰机场咨询公司等20多家国际知名设计咨询单位积极响应,组成9个联合应征体参与了竞标。 

根据预测,2020年机场可以建成,实现客货双飞;2021年,机场货运吞吐量突破100万吨,成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2025年,实现年货邮吞吐量266.5万吨、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成为全球前十的货运机场;2045年,预计年实现货邮吞吐量765.2万吨、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大货运机场。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建设将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航空客货双枢纽的格局,使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两个大型运输机场的城市。同时由于核心枢纽机场的带动,将进一步凸显鄂州及武汉周边的多式联运优势,实现机场与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武黄城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形成全国罕见的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系统。(记者童庆  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