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江苏一名家长在网络短视频中的吐槽引发热议。该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老师的责任,“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对此,不少网友点赞加评论,“勇敢!说了我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也有网友为老师鸣不平,“毕竟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何必如此偏激。”
事实上,发生此类矛盾事件绝非偶然,家校关系在一些地方,积怨已深。疫情期间,身边就有不少家长吐槽,每天要监督孩子上网课、给孩子批改作业,还有做拼盘、做画报等手工,并且得按时在群里发小视频打卡。这些孩子完成不了的作业最后只能转嫁给家长,成了“家长作业”。前不久看到一个段子,是用来调侃80后、90后。说这一代人,自以为高考完就解放了,可万万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生了孩子,还要把功课从小学到高中再学一遍。
现如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今后更加有出息,这种期待孩子成才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过度教育竞争,容易使家长焦虑而敏感,滋生那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格外重视和优待的心理。久而久之,不少家长对老师的话选择惟命是从,即使布置的一些任务超出“课外作业”的范畴,也是敢怒不敢言。情绪到达一个极点自然会爆发,由此出现家长以“退出家长群”的方式宣泄情绪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退群容易,发泄也不难,但贸然退出家长群,今后可能错失孩子在学校的相关信息,还有可能与老师的关系僵化,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家长群只是一个工具,如何使用取决于参与其中的人。退出家长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家长群,是家校之间的一座桥梁,“家校共育”已是共识,但两者如何分工、界限如何界定,需要细细商议。说到底,还是要厘清家校权责边界,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双方深度理解。同时,还应认识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只起辅助作用,孩子才是学习的主角,要让孩子尽早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学,得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