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回眸 今生相遇
作者:龚愿琴
朗读者:鄂州新闻综合广播资深主播 晓羽
5月12日,一个美好的日子。春末夏初,乍暖还寒时候;柳绿花红,正是芬芳灿烂时节。清晨,微风摇曳武昌柳;午后,暖阳照耀东湖面;暮至,灯火闪烁汉街辉。时光正好,我们正好。
我和女儿起了个大早,去赶火车,只为赴那一场东湖之滨的华彩盛宴,参观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哦,不光是彩,还有香、味、形,还有手起手落之间的惊艳,低眉颔首之中的笑靥,更有凝神聚气之后的舒畅呼吸……而这一切,都将伴着古琴声声,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眉目传情。这叫我们怎能不期待?
湖北美术馆,一座前圆后方的伟岸建筑,外观挺拔雄健,内视则宽阔壮美。墙上,长短深浅的线条各自安好;地上,大小前后的脚印各自延展;空中,黄红蓝绿的色彩各自妩媚。不论是凭栏俯仰,或是移步驻足,抑或拾级缓缓而上、临阶款款下沉,你都能感受到,处处流淌着艺术的气息,时时弥漫着才华的绽放,甚至在你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能看到灵感的影子在追逐,在嬉闹。
非遗是什么?非遗是一丝一线,一曲一歌,一翻一转,一笔一画;非遗是细细地凿,慢慢地磨,紧紧地捏,轻轻地刻;非遗是五彩的纸花,生动的面塑,清脆的铜锣,精致的瓷瓶;非遗是摇起来的羽扇,转起来的宫灯,唱起来的老戏,打起来的锣鼓;非遗是爷爷编制的柳条筐,奶奶留下的竹笸箩,爸爸雕就的木帆船,妈妈绣好的布衣兜……
非遗在哪里?非遗贴在门上,吃在嘴里,戴在头顶,穿在脚心;非遗唱在口中,舞在手里,跳在腿上,飞在云下;非遗淬在火里,泡在水里,飘在风里,行在雨里;非遗在指尖翻飞,绫上腾挪,艾上袅袅,石上叮叮;非遗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繁衍,在春夏秋冬里渗透,在晨钟暮鼓中传承,祖祖辈辈,百转迂回,千秋万代……
阳新布贴楚风楚韵,庐山篆刻古色古香,商派面塑活灵活现,长沙棕编栩栩如生,汉绣湘绣争奇斗艳,银器铜器神仙打架,岳州扇三河羽扇摇曳生风,砀山画凿花画艳丽夺目,鄂州的雕花剪纸细致入微,大冶的小红刺绣拂袖添香,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惊世骇俗,樟树帮和建昌帮的中药炮制技艺名不虚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个独具特色的新中式生活场景特展区:大红的婚书绣起来,古朴的油纸伞转起来,鲜艳的土粗布织起来,醇香的青砖茶品起来,青花的客家衣穿起来,那提起来的是宣笔、饱蘸的是徽墨、落下去的是宣纸、研磨的是歙砚……
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你若有心,抬头,闭眼,会听到,不远处,东湖岸边,飞檐碧瓦的行吟阁前,屈大夫正在高亢激昂地诵读《楚辞》《离骚》《天问》,古朴悠远的楚声与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夜幕降临。
万家灯火,霓虹璀璨。顺着楚河,行走在汉街熙熙攘攘的非遗市集里,流光溢彩,人影绰绰。不经意的某个瞬间,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跳动的皮影,那芬芳的艾香,那灵动的烙画,那香喷喷的米酒,那脆生生的麻花,那酸溜溜的米粉……多么熟悉!
似曾相识。
可不是吗?这里有关时光,有关生活,有关美术,有关传承,有关融合,有关共享,有关发展和创新——从早到晚,我们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可不都是前世的回眸,今生来相遇?
自1984年创刊以来,《西山》作为《鄂州日报》文艺副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守望着一方水土的气质凝练,陪伴了一批又一批人成长,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生力军。
融媒时代,我们渴望以更多元的形式与您常常相伴。西山副刊牵手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推出有声读物“聆听鄂州”。我们多了更活泼的面孔、更动听的声音,但不变的是“有趣的灵魂”。
“聆听鄂州”,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珍视您的每一篇来稿,并将邀请资深主播,朗读您的美文,在鄂州日报、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
欢迎海内外新老朋友共抒鄂州情缘,一起聆听鄂州。
本栏目稿件以书写鄂州人文为题,千字为宜。
投稿邮箱:xslte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