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住稳稳的幸福

编者按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全科社工上岗,为留守儿童筑温馨港湾;民政人员上门,关爱弱势群体帮扶困难群众;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老年人生活增添更多“家元素”……温暖的民生图景里,鄂城人的脸上荡漾着幸福和喜悦。

近年来,鄂城区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将城乡社区治理、困难群体帮扶、养老服务等重点工作聚合统筹、同步推进,“攥指成拳”打造便民惠民幸福工程,把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给“孤独的花朵”精准的爱  

精致的桌椅,粉色的窗帘,浅黄色的木地板,温暖而宁静。这间为留守儿童布置的小屋,一侧墙上贴着孩子们用稚嫩笔触绘就的画作,中间墙上挂着“悄悄话信箱”,另一侧墙用照片装点,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点滴。  “老师,昨晚我梦见了爸爸,一家人一起吃饭,可我一翻身,他就不见了!”  

“妈妈总是打我,她是不是只喜欢弟弟?”  ……  

把不愿言说的话语写下来,写信给哥哥、姐姐们,这是社工和孩子们之间的特殊约定。  

今年7月,鄂州市新航线社会服务中心在泽林镇泽林中心街社区服务时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沉默寡言。  

如何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社工们几经商议,决定建一个“悄悄话信箱”。  

收到的信件,吐露着一桩桩心愿,也诉说着一个个秘密。打开信纸,字里行间流淌的细腻而朴实的情感,让社工赵春莲深受触动。  

想买一本新书、渴望一个新书包,一些朴素的物质需求,社工们很快就联系民政部门或社会人士予以满足。对于社工们也无法解开的“心结”,则专门请心理老师予以解答。  

泽林儿童社工服务站服务困境和留守儿童共105人,其中泽林100人,碧石5人。该站通过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结构化课程和参与式活动,为乡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课外游戏活动、安全卫生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助力儿童身心发展。  

碧石渡镇李边村留守儿童小雅轩,童年颇为不幸,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她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患有重病,家里全靠奶奶一个人支撑。  

快开学了,学费还没着落?走访中,社工赵春莲看到小雅轩脸上愁云密布。  

很快,一位在武汉工作的鄂州人主动联系上了新航线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阳,表示愿意资助小雅轩。次日,这位爱心人士将1000元打到了新航线社会服务中心的账户,他表示以后会一直资助下去,直至小雅轩读完大学。  

8月31日,杨阳和赵春莲与李边村妇联主任黄慧兰一起,将1000元现金送到了小雅轩的家里。收到助学款和漂亮的书桌及台灯,小雅轩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打工,或双亲中有一方离世。原本幸福的家变得残缺,这让许多困境和留守儿童渴望家的关爱和温暖。  

专业社工的介入,通过精准开展夏令营、点亮微心愿、“悄悄话信箱”和手工及安全课堂等多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让“两童”生活的“天地”变得越来越明朗,告别自卑焕发自信光彩,让“孤独的花朵”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快乐绽放。  

一缕暖阳,温暖幼小的心田。

由鄂城区民政局购买,鄂州市新航线社会服务中心和黄冈益飞社会服务中心承接的鄂城区农村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目前,近30名社工分布在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组织,他们的足迹,遍布乡村的村头巷尾,目的是为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解困、精神慰藉、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人心思归的精神家园像小朋友一样,早去晚回,和朋友们一起娱乐、互助、学习,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不禁让人联想起童年时光。如今,这样的幸福生活,在考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步入老年之后仍可以再次重温。

国安局综合小区的81岁独居老人高三英,走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麻利地打开腿灸理疗仪。经过30分钟理疗,高三英笑逐颜开:“身体舒服多了,我每天都来,这里就像家一样。”

一旁惬意地躺在按摩椅上的柯婆婆,年过七旬,满头银发:“这里空气好,人好,我们老人都喜欢来这个照料中心!”

“除了理疗健身,还可以在这里看书、练书法,陶冶情操。”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记者看到,日间照料中心内康复训练室、理疗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每天有近140名老人来此娱乐。

11时,72岁的居民郑爹爹拨通“幸福食堂”的订餐电话。12时刚到,送餐志愿者周斌就敲响了他的家门。“中餐荤素搭配,两素两荤加米饭,上秤8元。”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郑爹爹十分满意。

考棚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16名,占社区总人口的22%。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医、助洁、助行等服务,“幸福食堂”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20%至40%不等的优惠折扣,让老人吃出“幸福”味道。

考棚社区党委书记游猛介绍,社区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平台,融入医疗康复、心理调适、文体娱乐、家政维修等服务内容,形成“幸福食堂+N项服务”的延展模式,将便民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在江城社区“幸福食堂”,每天来吃饭的爹爹婆婆们聚在一块,拉家长里短,欣赏精彩唱段,个个开心得很。

一个“幸福食堂”就是一个温馨港湾,孝亲敬老氛围更浓。志愿者热心服务,倾情陪伴,解开了不少心结;知识广、懂技能、有特长的老人发挥余热,饭后组织活动,传播知识,互帮互助,远离了孤独。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福利院找到了家的感觉。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7个,已选址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家,已建成运营5家。有农村福利院6家,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0%,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织密保障网为民解难

“不需要提交任何证明,现在办理低保,真是很方便!”9月7日,家住大通宿舍小区的孟珂翻开存折,账户上收到了600元低保金。

31岁的孟珂,膝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在念书。受疫情影响,去年丈夫的小卖部被亏本转让,只好外出打点零工。由于自己患有恶性肿瘤,常年需服药,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凤凰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入户家访,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便向她宣传了低保政策。“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你写一份申请书和承诺书就行了,其余的事由我们来办。”工作人员告诉她。

吴都社区网格员王伟来到孟珂家,将她的低保申请书和承诺书收集好后,带回窗口办理。临走时,王伟还告诉她预计下月初能收到低保金。

去年以来,鄂城区民政局开始推行社会救助申请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实现低保申请“零资料”。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时,只需要如实申报困难实情,提供身份类信息、填写两书(《申请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居民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授权书》)后,无需再提供收入、财产、支出等证明材料,即可快速申请低保。

同时,优化简化工作程序,将低保申请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申请人可在政务服务平台或APP,实现随时随地在线申请。对于无法通过线上申请社会救助的,乡镇(街办)、村(社区)工作人员可提供线下帮办代办服务。

此外,该局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保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受疫情影响人员及家庭,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等措施及时予以救助。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基层,充分发挥“救急难”功能,增强兜底救助的时效性。

为民生托底,让民心更暖。近期疫情防控期间,鄂城区民政系统对5091户城乡低保、906户特困供养对象共发放低保金898.8万元;对80户困难群众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22.59万元。

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小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生活中积攒出信心,酝酿成幸福。

“下一步,将加力提效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把民政部门打造成新时代‘最温暖的部门’,把民政干部职工锻造成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区民政局局长刘正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