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聆听党员故事 体悟山乡巨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感悟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在今昔比较中体悟“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上好“行走的思政课”,7月16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在E心,铸信仰”实践队(以下简称“E心”实践队)、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党员前往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走访老党员,聆听奋斗故事、追忆奋斗初心、筑牢信仰之基。             

地处九十里长港之滨的峒山村,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殷殷嘱托已然勾勒成一幅画卷,行走在乡间,放眼望去,村内万亩荷塘与金色稻田相映成趣,阡陌之间青瓦白墙屋舍俨然。            

一名年逾八十,已有四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向实践队成员讲述了他作为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经历,介绍了峒山村的发展过程。谈到峒山村的变化,他感慨万千:“我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这里原来是个穷地方,很多田都没人种,但是这十多年在党的领导下,峒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被清理干净了,空气变得清新,路也修好了,交通更加便利。”他也对峒山村的未来发展抱有许多期待,如希望更多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看病就医更加便捷等。            

随后,“E心”实践队队员走访了一名已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当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冲在第一线,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自豪地表示:“在遇到洪水时,我们党员都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他为峒山村的变化感到欣喜,也为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振奋不已。年近九十的老党员陈老向实践队队员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我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有医保为我的家庭减轻了负担。我的老伴患有三高,要打胰岛素,因为有国家的政策,胰岛素的价格也相对便宜了。我们家是贫困户,子女上学都有国家的补助,有助学贷款,国家的政策好啊。”他勉励实践队队员要努力学习,找到一份好工作,当好一颗小螺丝钉,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党员们以青春许国,用信仰铸就忠诚,他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如今的他们或仍冲锋在科技前沿,或驻守在田野乡间,他们所亲历的山乡巨变,照亮着实践队队员前行的道路,更激励着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脚踏实地的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通讯员 刘梓贤 余思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