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个月,东沟镇已经连续个季度在全市美丽乡村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
这背后,离不开全镇个美丽村湾的共同发力。茅圻村的张湾正是众多发力点之一。
张湾位于东沟镇西南边最偏远村落之一的茅圻村,年之前一直是省级贫困村。当地人穷得叮当响,戏称它是“东沟的西伯利亚”。然而,像这样一个欠发展村湾,在东沟镇美丽乡村建设中,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次机遇涂绿村湾底色
笔直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口,就能看到“张湾”的石碑。
湾内,有一条“墨巷”,巷侧是整齐划一的徽式楼房,一排排漂亮的院落内,花果压弯了枝头。院落外,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红灯笼沿街挂起,十佳婆媳、十星级农户、家风家训的宣传栏随处可见。
每天,不管有多忙,65岁的村民张自国都要转到湾里看一看,“走哪都是鸟语花香,看不够,更听不腻。”张自国说,村湾改造前,湾里又脏又乱,到处长着一种扎人的刺槐树。现在不同了,大伙的房屋改造一新,湾周围的树有几十种,多得都叫不出名字。
“张湾大变样,一半是因绿得福。”提起村湾变化,茅圻村村支书张文全感慨,2009年前的张湾,一大半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
“守死守死,越守越死。”张湾村民着急了。
2009年,茅圻村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流转包括张湾在内的2000亩土地,建立长绿生态园,种植生态涵养林。
2012年,全省三边植树现场会定在茅圻村召开。
同年,茅圻村扩建了一条3.5公里长、16米宽的入村公路。
“湾子发展,要走自己的路。”张湾村民渐渐悟出道理。
2012年,围绕着这条入村生态路,张湾开始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大伙热情很高,从开始的‘扫干净,码整齐’到后来‘湾红水绿’,到现在自觉参与‘民居改造,实现污水全处理,垃圾全收集’,只用了5年不到的时间。”张文全说。
张湾总共60户房屋,目前50户已经完成改造。
一条古巷墨香熏陶几辈人
“手要扶正”“这一笔要用力”……午后,教书先生李家生的声音断断续续从墨巷中传出。
李家生是镇上一所小学的老师,擅长书法。
每个周末,他都准时来到张湾,为湾里十来个孩子上书法课。
课余,李家生也会到一两个相熟的村民家中,讨论书法。
作为张裕钊的故里,在张湾,张氏书法被村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你看,每家每户大门上的对联,是不是全是手写的。”见有人询问,62岁的村民张有炳一连指了几处院落。他说,湾里的对联,一般都是自己写,或是让有家中会写毛笔字的孩子写,也有的是请湾里的书法爱好者写。但就是没有一户是从外面买来贴的。”张有炳,也是湾里众多张氏书法爱好者之一。他练写“张体”多年,结识了不少附近的“张体”爱好者。闲暇时,大家都爱聚集到墨巷,切磋书法。
“一条墨巷,浸染了几辈人的读书故事,令人难忘。”张湾50岁的书法爱好者张文球说,喜欢这里的幽深静美。
到现在,墨巷的门牌上,还写着张裕钊的亲笔题联:“古宅伴梁湖青瓦飞檐扬古韵,荷塘溶月色清晨墨巷听书声”。
“古巷墨香,就是张湾的‘乡愁’,也是留住游客脚步的一块法宝。”张文全说,如今的张湾,湾外荷香阵阵,湾内墨香不息,成为全省党员教育基地。
去年一年,仅是来这里学习参观的游客就有数千人之多。
张湾的墨香,让周边村湾的发展也发生了连锁反应。
刘少皋湾,党员带头,建起菜园、果园、小游园、沼气能源;堑下中湾,开发休闲垂钓;刘晦湾,建了田园小镇;胡自如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这几个湾,就像是一根线上的珍珠,各具特色,每天都有新变化。”张文全说,连片、组团式发展,比单打独斗更有生命力。
一批项目映出村民致富笑脸
“家里2亩湘莲,年收入6000元。我现在‘花海’打工,一个月拿2000多元工资,儿子在附近厂里上班,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收入。再加上,年初村里送来的一头猪崽,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劲了。”6月11日中午,50岁的李细玉坐在家门口,细细算着账。
由于丈夫早逝,儿子智力残疾,李细玉一家成了湾里4户贫困户之一。她口中的“花海”,是张湾今年4月刚引进的一个花卉种植项目。
投资方梁梓花海公司在张湾投资近亿元,流转土地600亩,建成梁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花卉。
张文全称,按规划,这片600亩的“花海”将沿着张湾,一直连接到长绿,将被打造成张湾的后花园。
事实上,张湾的生态农业项目远不止于此。
早在2009年,长绿公司就流转了包括张湾在内的2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生态涵养林,形成沿梁子湖岸线一道亮丽风景线;种植药材的红星生态园流转土地300亩,一年能实现就业百余人;湾口,是60千瓦伏扶贫光伏电站……张文全说,“湾四周,组织村民种了600亩湘莲。按照一亩田收300斤莲子算,莲子11元至14元一斤,一亩湘莲年收入至少是3000元以上。”“现在,湾里正在组织牌子锣、刺绣、广场舞、农家书屋,发展本土特色的农耕文化。”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柯明珠特约记者李君亮 通讯员孟靖 责任编辑柯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