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实践:编出“3899”幸福密码

10月26日,是湖北省第二十届环卫工人节,葛店开发区新市民公司表彰了一批环卫先进员工,严晓琴却把这份荣誉让给了别人。一位普通的女工,为何能有这样的举动?


走进幸福大门

“我还年轻,还有机会。”严晓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孩子今年21岁,已参加工作,小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昨日,她微笑着告诉记者。

成为新市民公司的员工前,严晓琴是秀海村4组村民。现在的秀海已看不到昔日农村的影子,这里建起了秀海生态公园、中部电商基地。

早在4年前,严晓琴家的地就被征用,全家6口人共有6亩多地,“地没征的时候,孩子他爸在外打工,我在家带伢,田地里种点菜、种点谷,不买菜、不买米,两位老人帮下,日子也过得去。”

葛店开发区的发展加速,村庄变城区的步子加快。好日子来了,不过,人们也在担忧,地没了,自己会成为一个不能养活自己的“闲人”吗?“有文化、有技术的,还能找事做。只知地里扒土的老实农民,怎么办?”

很快,严晓琴成为失地农民中的一员。渡过起初的失地“阵痛”,人们发现,离开了土地,许多人的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工厂多了,能进厂做事;人多了,能开门面做个小生意。在进厂上班的人流中,就有严晓琴的身影。

“在服装厂做了两年,就做不下去了。一来,厂里经常加班;二来,厂的纪律很严,还要打卡。”严晓琴说,“既要上班,又要顾家顾伢,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想把两头都做好,很难。”

从厂里退出,恰逢新市民公司招工,严晓琴报名了。不经意间,严晓琴推开了一扇幸福大门。经过岗前培训,她成为新市民公司的一名保洁员。

“我负责1000米的道路保洁,工作时间灵活,还有‘五险’,心里比过去安稳多了。”严晓琴高兴地说,“跟我的情况一样,我们湾里还有4人也在这里工作。”

“的确,跟其他员工相比,严晓琴是年轻人。因为,其他人多数过了50岁,还有一位70多岁的员工是自己要求来上班,说在家里闲也是闲着,手上有个事做,踏实些。”新市民公司总经理廖小勇说,“人家企业追求年轻化,我们是一支典型的‘3899部队’。”意思是,妇女和年龄偏高的失地农民是公司的主力。

新市民公司的业务包括环卫、绿化、市政维修、还建小区物业管理等等,全公司有600多员工,季节性用工近600人,高峰期用工达到1300多人,全部是失地农民。关键是,公司员工大多数是失地农民中的困难就业群体。


建“朋友圈”好分享

廖小勇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对建设发展与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了如指掌。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饭碗。过去,解决这个矛盾,是用‘土地工’的办法,就是用了几多土地,就在占地的单位里安排几个人。”廖小勇说,“可是,这种模式早就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的确,企业的需求与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文化、技能不足等之间差距,成为新的矛盾焦点。技能不足,可以培训学习。但企业是市场主体,得按市场规律办事,要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招人是有年龄要求的,这对年龄偏大、又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来说,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

这道“门槛”也同样发生在葛店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葛店开发区成为鄂州经济主战场,全区近3000家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然而,无技能、年龄偏高的失地农民遇到二次就业的困惑,成为因难就业群体,而这部分人往往又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如何对这种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进行找平?他们发现,一方面,一些被征地农民无事可做,另一方面,区内大量社会化服务无人去做,即便是外包,困难就业群体也难进外包队伍的“朋友圈”。

2013年,葛店开发区创新思路,组建了新市民公司,将他们拉进了分享改革成果的“朋友圈”。

遵循市场规律,组建股份制有限公司,即新市民公司,公司的股东分别为葛店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25个被征地行政村,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承担区域内社会服务功能。

“全区33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所有乡村垃圾清运;110万平方米绿化养护工作,所有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的绿化种植工作;还有,公共交通、市政维修、安置小区的物业服务。这些,都由新市民公司来承担。”廖小勇说,“清扫保洁,绿化养护,这些事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太大,正好可安置失地农民困难就业群体。”

廖小勇告诉记者,只要是登记在册的失地农民,基本上做到了报名就有岗位。到目前,直接安置1100余人。

除此,新市民公司还开办了新市民学校,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和被征地农民实际,开展点对点精准培训,先后就园艺绿化、小区物业、家政服务、月嫂培训、车辆维护、垃圾分类管理等培训3000多人次,推荐就业2000多人。



读懂密码感受幸福

在这支特殊的“部队”里,不仅“3899”们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密码,有些社会矛盾也在这里得到化解。

“一方面,解决了被征农民的饭碗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特殊群体因找饭碗难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廖小勇说。

他告诉记者,当地曾有一位老上访户,分析其上访原因,根本问题是担心没有收入来源没有生活保障。于是,新市民公司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岗前培训,安排了一份在办公楼里的家政保洁工作。

“这些工作要人做,当事人只50多岁,身体也可以,两全齐美,何乐不为?”廖小勇说,“后来,这位当事人不仅不再上访,还给我们送来了几双亲手绣的鞋垫,以示感谢。”

记者了解到,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同样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还有近40人的精准扶贫对象成为新市民公司的员工。

目前,在葛店开发区,所有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由三块收入来保障,工资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只愿意做事的,在新市民公司,每月有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保障性收入,有‘五险’,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现在每月提高到了430元;财产性收入,一是个人通过拆迁还建积累的财产,二是集体股份分红。”廖小勇解释道。

其实,新市民公司成立之初,也引来众多疑问。有的说,农民自由散漫,上班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队伍不好带。有的说,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取舍?公司赚钱了好说,亏本了,怎么办?

“实话说,公司的本钱早就回了,还翻了番。还有,节约了政府资金。比如,过去一条3000米的道路绿化,要花费3000多万元。而现在,政府采购,我们‘3899部队’干活,整个花费不到过去的一半。”廖小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说穿了,过去的钱落到了少数包头手上,所谓的‘能人狠人’获了利,而现在让普通百姓困难群体分享了。”

有经济专家认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离不开“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这是一驾马车的两轮子,新市民公司便是样本。

新市民,新工作,新生活。补齐短板,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葛店开发区提出,要带着感情抓好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积极探索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见到荣誉,严晓琴为什么能让?她读懂了这个幸福密码。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责任编辑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