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扫描

七零八落的荒田,如今都整合成了整齐划一的良田;淤塞的塘堰,得到了修砌加固;多年闲置的抗旱排涝站得到有效利用,新修的U型渠空中盘旋,让清水欢快入田;机耕道让插秧机、割谷机直达田里……这是近日记者在太和镇夏家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看到的景象。

梁子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争取财政资金,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大力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为梁子湖区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建功。

立足梁子湖农业特色,全区5年共实施完成项目18个,争取财政投入资金5622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6个,财政投入资金4321万元;科技推广项目1个,财政投入资金70万元;财政贴息项目2个,财政投入资金90万元;产业化项目7个,财政投入资金931万元;协助争取部门项目2个,财政投入资金210万元。

初夏,正是农民抢收麦子、抢插中稻的忙碌季节。

6月8日上午,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张远村上张湾种田大户柯尊银请了20个农工,正在田里抢插中稻。他感叹今年与以往不一样的收获时说:“以前泵站开了,过三四天水都到不了田里,今年只用了一天,田就灌完了。水不仅来得快了,而且浪费也少了,这是因为修建了渠道和塘堰,灌溉条件好了。我今年承包了200亩面积种中稻,旱涝保收……”

柯尊银承包田边机耕道上,有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社会监督公示牌,上面写着“2014年度涂家垴张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10月28日开工,2015年5月28日竣工,涵盖涂家垴张远村、王营村、畈上但村3个村0.63万亩农田,中央财政投入资金59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资金22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9万元。新建机耕路15544米,改造泵站7座;敷设输变电线路1.2千米,开挖疏浚沟渠8960米,衬砌渠道12168米,新建各类涵管60处、机耕桥13座、节制闸6座、人行便桥25座、分水口85处,改造塘堰18口,种植桂花树、红叶石楠等品种防护林3430株,示范推广水稻种植2000亩。

“以前这里遇到大雨就淹,致使王营、张远、畈上但水稻等农作物大量减产,群众种田不赚钱,有些地块甚至出现撂荒现象。自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不仅地块平整了,面积大了,水淹不着了,收入自然就增加了。”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畈上但村党支部书记但国强高兴地说。据测算,项目区每亩增产150公斤以上。仅水稻一项,项目区年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以上。

在沼山镇下柯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记者见到了下柯畈湾龙虾养殖大户柯全军。这个项目区2014年12月28日开工,2015年5月28日竣工,治理面积0.5万亩。柯全军说:“2015年3月,我回到了家乡下柯村,听说湾里沟渠路要改造,我就流转了500亩土地,搞起了虾稻混养,当年收获稻谷10万公斤、小龙虾2.5万公斤。今年我又流转了500亩,来势很好。农业综合开发让‘水袋子’变成了‘金窝子’,为回乡创业者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大的特点,扶持壮大一个涉农龙头企业,往往可以带动一片、造福一方。

从2012 年至2016年,梁子湖沼山胡柚合作社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获得项目资金 98万元,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梁子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全省第一条年加工16000吨胡柚深加工生产线。“沼山胡柚”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胡柚鲜果被认定有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

梁子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裕才说:“在沼山胡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后,基地种植农户达2万户,每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约2.1亿元。沼山胡柚地理标志产品的加工企业现有12家,可提供300多个固定生产岗位、600多个季节性生产岗位。”

湖北春雨薯业有限公司位于涂家垴镇,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家专业从事红薯、葛根等农产品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红薯深加工企业,在梁子湖区及周边地区建立标准化红薯种植基地7000亩,

2014年12月,春雨薯业获得财政资金560万元支持,目前已建成了33352平方米成套育苗大棚、1021立方米薯窖,完成了生产车间改扩建,改造维修淀粉沉淀池8000立方米,新建粉丝生产线和烘干线10套,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套。

治一方农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梁子湖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正在为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特约记者 李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