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五化”工程创新社会管理

古楼街道地处城区中心,是老城区,随着城市管理、精准扶贫、兜底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矛盾尖锐、信访问题突出。古楼街道围绕区域实际,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五化”工程,着力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诉求表达机制,实现信访矛盾化解的常态化。建立以“诉求随时表达、诉求快速反映、诉求及时解决”为目标的诉求表达和处理机制,推动工作重心向村、社区前移。街道驻村、社区工作组借助创卫攻坚、精准扶贫、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有利契机,全面梳理群众的需求、要求和诉求,针对不同类别,从工作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法律援助、政策扶持、救助机制和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和推进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的大环境。自6月份开展创卫百日决战等活动以来,街道驻村、社区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782户,梳理意见建议和诉求37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113个,实现精准脱贫339户。

创新矛盾调处机制,实现矛盾调解化解的多元化。坚持“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机制,多途径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梳理、分析、会商、调处工作,着力将各种矛盾稳控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初发环节、化解在起始阶段。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调解机构,加强一村一社区律师建设,进一步夯实社区民警、驻点律师、综治协管员、网格管理员、支部书记、小区楼栋长、“五老”的等为主体的基层调解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积极作用,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对重点矛盾和复杂问题,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严格实行主要领导直接管、分管领导具体管、责任单位全包保的信访矛盾事项调解化解举措。同时,完善细化“第三方”调解工作机制,着力增强调解的公正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全街共组建基层调解组织24个,聘请专(兼)职调解员146名,先后调解天天快递分包商意外死亡、邬家巷外墙脱落砖块致人死亡、江碧路围档意外伤人等案件16起,调解成功率100%,有效避免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

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实现管控难点销号的社会化。古楼辖区商贸发达、人流量大,有流动人口2000余人。围绕流动人口活动特点,着力推行“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包网格、网格包小区、小区包楼栋、楼栋包住户”的四级流动人口清查清理制度,每月登记一次流动人口信息,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勤检查、严管理、有活动。进一步明确服务管理责任主体,坚持街道流入抓社区、市场流入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出租房流入抓房东,实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全覆盖。进一步细化动态管理举措,扎实运用“两实”清理数据,整合人口计生WIS、劳动就业台帐、综治网格平台,建立流动人口电子信息台帐,每月电话联系核实,每季度上门走访确定,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做到人来建档、人去销号、以房管人、动态服务。针对辖区内肇事肇祸重度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特殊人群”,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基层机构的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特殊人群信息档案,从生产、生活全方位落实帮扶安置,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协同参与机制,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全民化。全面实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全域覆盖工程,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积极创新“五员五队”( 五员:网格长、网格监督员、网格管理员、楼栋长、保洁员;五队:法律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内保队、物业管理队、志愿者服务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推动社区组织多元化发展,充分挖掘社区组织的协同作用和服务功能,重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加强社会志愿者及协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目前,全街成立业主委员会74个,引进物业管理公司5个,较好的承担了社会综合治理职责。

创新人防技防联防机制,实现治安防控的立体化。进一步加强网格管理,成立街道网格管理中心,以成型连片小区为单位,以街道路巷为界限,全街设置网格60余个,覆盖辖区全域。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深化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和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在辖区主次干道、人流密集区、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小区和宾馆、酒店、网吧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安装高清监控探头600多个,接入公安警务平台端口150余个,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了街道、公园、单位、超市、庭院、楼栋,较好掌握了社情民意、社会矛盾、公共事件、交通安全、盗抢犯罪等多种信息,为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保障。设立“一室三站”,整合基层综治、民调、民兵等组织机构,统筹社区民警、治安巡逻员、治保联防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和调解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