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上的“亲情树”

在母亲张丽萍眼里,儿子余立仕是“有大出息”的人,所以,当他决定垦荒创业时,张丽萍顶着压力,全力支持。儿子没有辜负她的希望,吃得苦中苦,在荒坡上,开辟了一片绿色天地。

“我要种出像‘褚橙’那样的‘名橙’。”10月10日,坐在家门口,望着眼前刚修剪好的一排排橙子树苗,余立仕对母亲说。为了守好这片林,2005年,他和母亲搬到了山坡上。

“把屋迁上来,他就能少听些风凉话。”母亲张丽萍做出这个决定充满了舐犊情深的用心良苦,“好多人不支持,可我知道孩子的方向是对的,他又肯努力,一定会成功。”

2003年,承包下这153.1亩荒坡时,余立仕还在上大学,他听老师说国家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就跟父母打电话,“村里有那么多荒了的坡岗地,不利用起来多可惜,我想贷款创业,建生态园。”出于对独子的疼爱,父母拿出20多万元助他一臂之力。

“我儿子说生态林果业对环境好,还能致富。听说,私人承包这么大片荒坡退耕还林的,在镇里我们是第一家,我们发展好,就能带动大家。”张丽萍离开了市民政局的保洁工作,与儿子一起踏上了创业路。

“这坡上多年以前有耕地,老百姓使用过化肥,土质不适合搞生态种植。”余立仕在地上依次打出直径50厘米,深80厘米的洞,往里面灌塘泥。

这些灌了泥的洞要放置两三年才能真正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但荒坡的租金要按时给付,生态园里各种设施要置办。于是,母亲张丽萍担当起守坡的重任,余立仕则踏上了去新疆打工的路。

在新疆,余立仕起早贪黑,赚的钱除了基本生活,剩下的都带回来投到了创业梦上。2006年,经过多番考察,他开始在坡上种胡柚。用工高峰期,每天要请20余个村民来帮忙,一天支出的酬劳要近3000元。而且,他坚持自己调配有机肥等,种植成本比别人高出许多。为了维持果园运转,余立仕上半年在坡上护林,下半年去各地打工。看着儿子如此辛苦,母亲张丽萍心疼之余也很欣慰。

2013年,在承包荒坡后的第十年,余立仕和母亲收获了第一批果实,这些优质的产品被浙江收购商全部订购,此后,他们的胡柚越卖越好。

然而,2015年市场行情开始走低,再加上当年冬天树木遭遇冻害,复原困难,余立仕开始琢磨换方向。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又走访了多地取经。(记者郑博  编辑陈振亮)

可是,这些年,他们陆陆续续投了100多万元,如今重头改种,设想虽好,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听说邻村有人创业,到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一个人可以申请十万。”母亲张丽萍一边帮儿子筹钱,一边帮他打听创业政策。

拿到了创业担保贷款,拿到了四方筹集的“亲情款”,余立仕的创业梦再起航。他说:“坡上的小树是用亲情浇灌,我背后有母亲的期盼,所以必须加倍的努力、吃苦,去干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