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鄂州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有关政策全解答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            

——2018年鄂州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今年11月至12月,全市村(社区)“两委”将集中依法依规进行换届选举,这是全市基层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进行的?有哪些新特点?有哪些政策和纪律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等,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1

1、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答: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的。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检验,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体现。做好这次换届选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迫切需要。因此,这次换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责任更大,使命更重。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换届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以从严管党治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强烈使命感,严抓细抓实抓,真正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换出新班子新气象新作为。            


2、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着力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进一步激励村(社区)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鄂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3、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总体部署是怎样的?            

答: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按先村(社区)党组织、后村(居)民委员会的次序展开,分三个阶段进行,原则上12月底基本结束。10月31日前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培训工作人员、组织考核评议。11月1日—12月15日为选举实施阶段,主要是集中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12月16日—12月25日为工作交接和建章立制阶段,主要是组织好村(社区)“两委”新老班子的交接,对换届选举进行检查验收。            


4、今年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范围?            

答:今年全市集中换届的对象为303个村,54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33个,集镇社区21个,集镇社区换届工作参照城市社区进行。            


5、这次换届中村(社区)党组织任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按照《党章》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有关规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任期为5年。            


6、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对候选人把关方面有哪些新特点?            

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创新选任机制,实行管理权限上收一级,实行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区级联审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机制,对人选质量全程把关。主要有4个步骤:(1)研判。上级组织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逐村逐社区摸排,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换届人事调整初步方案。(2)比选。上级组织部门根据分析研判情况,在村(社区)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的基础上反复比选,研究确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3)联审。按照乡镇(街道)党(工)委初审,上级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民政、政法、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审计、信访、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审,区(开发区、街道)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复审的程序,严格审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资格,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排除在外。(4)考察。上级组织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对通过资格联审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区(开发区、街道)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上级组织部门分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副部长签字确认。            


7、这次换届对村(社区)“两委”班子人选标准是如何考虑的?            

答:坚持德才兼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双好双强”标准。在农村,注重选拔有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和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进“两委”班子。特别是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要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在社区,注重选拔有担当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有服务意识,热心社区事务和公益事业;有协调能力,善于统筹整合资源;有治理本领,善于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进“两委”班子。特别是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服务能力强、基层治理能力强的要求,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8、有哪几种情形不宜继续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宜继续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政治觉悟不高,“四个意识”不强,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执行党的惠民政策;(2)法治意识不强,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依法办事,乡村(社区)治理较差,存在“村霸”、非法宗教势力、黑恶势力;(3)工作业绩不优,连续2年综合实绩“五比”考核在本开发区、街道、乡镇排名靠后;(4)群众满意率较低,缺乏服务群众意识,为民办事不尽心不尽力,任期内所在地多次出现越级上访、群访等;(5)年老体弱或长期外出,不能正常履职。            


9、有哪几种情形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1)违反法律法规,曾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2)违反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正在被审查调查(侦查)的;(3)因黄赌毒被处行政拘留不满5年的;(4)受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党纪处分的;(5)受撤职及以上政务处分的;(6)近3年内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且被劝退、除名的,或者仍在限期改正的;(7)参与邪教、非法宗教组织及其活动,非法组织参与集体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8)涉及“村霸”、涉黑涉恶的,或者利用宗族房头势力甚至黑恶势力等干预村(居)务的;(9)存在拉票贿选等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利用各种方式操纵、干扰、破坏选举工作的;(10)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差,多数党员、群众不拥护的;(11)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宜提名情形的。            


10、市委、市政府对于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来源渠道是如何考虑的?            

答:这次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将切实拓宽来源渠道,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注重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和教师等人员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引回。本村暂无合适人选的,要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也可从退休人员中聘请。对选派、聘请对象,探索建立待遇保障激励机制。            

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面向现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以及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各类组织中的党员负责人公开选拔,也可从居住在本社区的退休人员中聘请。要适应城市基层治理需要,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注重吸收驻社区党员民警、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业主等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副书记,兼职委员不占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职数。            


11、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对班子成员的职数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从严控制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职数。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3至5人,辖区户籍村民2000人及以下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为3人;2000(不含2000)-4000人的村为4人;4000人以上的村为5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般5至9人,辖区常住居民5000人以下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为5人,每增加3000居民可增配1人,最多不超过9人,具体职数由各区(开发区、街道)核定后,报市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12、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对班子成员的结构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以优化结构,整体提升为目标,实现既有领导体制、班子功能的优化,又有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结构性优化。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以区(开发区、街道)为单位,“一肩挑”比例不低于95%,暂不具备条件确需分设的,各地研究审查后报市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把关统筹。积极推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加大不胜任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力度。以区(开发区、街道)为单位,村党组织书记调整面力争达到40%左右。原则上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应以45岁至55岁为主体。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业绩突出、党员群众拥护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经乡镇(街道)党(工)委研究,报上一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可以继续留任。            

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区(开发区、街道)为单位,换届后35岁以下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力争达到15%左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力争达到80%左右,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力争达到15%左右。            

坚持回避原则,凡有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村(社区)“两委”班子中任职。凡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宜在同一村(社区)“两委”班子中任职。            

要把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聘任为监察信息员,提倡把非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聘任为监察信息员,并通过民主程序推选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或者成员。            

加大年轻干部选拔配备力度,统筹推进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进村(社区)“两委”班子。重视选拔女干部,确保所有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成员,村(社区)妇联主席应当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进一步提升村主职干部中女性的比例。            


13、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程序是怎样安排的?            

答: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由上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主持,采取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党员大会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进行。重点把握6个关键环节:(1)党员和群众推荐。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对照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任职条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差额比例,推荐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候选人初步人选报乡镇(街道)党(工)委。(2)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召开党(工)委委员会议,综合村(社区)党组织推荐和上级党组织反馈的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差额比例,推荐并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把好资格初审关。(3)资格联审。各地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民政、政法、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审计、信访、环保、安监等部门,对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资格联审。要严格审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资格,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排除在外。(4)组织考察。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两推”情况,按照不低于委员应选人数20%的差额比例,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报乡镇(街道)党(工)委。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会同乡镇(街道)党(工)委按有关程序对预备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情况反馈村(社区)党组织。(5)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根据考察情况,按照不低于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20%的差额比例,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在全村(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村(社区)党组织向乡镇(街道)党(工)委上报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查后予以批复。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报上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6)组织大会选举。村(社区)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实行等额选举。参加选举的有选举权的党员人数达到或超过应到会党员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候选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人数半数的,始得当选。选举结果上报乡镇(街道)党(工)委批准。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举结果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14、党员大会选举时,哪些党员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            

答:党员因下列情况不能参加选举的,在征求党员本人或家属意见的基础上,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1)患有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愿的;(2)长期外出经联系本人确实无法参加选举的;(3)因被依法留置、逮捕,被党组织中止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4)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5)工作调动、下派锻炼、蹲点、外出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等,按规定应转走正式组织关系而没有转走的;(6)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情形的。            


15、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程序是怎样安排的?            

答:村民委员会成员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主要采取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直接选举。重点把握5个关键环节:(1)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工作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居)民委员会主持。按照民主程序将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村(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2)做好参加选举的村(居)民登记。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原则上以户籍为依据进行登记。对户籍不在本村,但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应予以登记。对户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居住或者从事社区工作满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应予以登记。对自愿放弃选举权利的村(居)民,在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后,可不列入本届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名单。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应认真核实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名单,在选举日的20日前张榜公布,在选举日的5日前颁发《选举证》,并在选举日前视情对选民名单进行补登和删除。(3)推选村(居)民代表和驻社区单位代表。村民代表由村民在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中推选产生。居民代表由居民在本社区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中推选产生。驻社区单位代表由驻社区单位推选,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产生。要通过民主程序,大幅度提高党员在村(居)民代表中的比例。妇女代表要达到村(居)民代表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4)提名和审查确定候选人。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人选,应根据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职位和职数,差额确定候选人,差额人数多少,由村(居)民委员会确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由过半数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努力提高女性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的提名比例,对妇女委员采取“设岗定位”的方式进行提名。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采取由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或社区工作者个人报名、10人以上联名提名或者社区内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提名,通过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产生后,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把好资格初审关,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民政部门会同纪委监委、民政、政法、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审计、信访、环保、安监等部门进行资格联审。正式候选人于选举日的10日前张榜公布。(5)召开大会选举。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和要求,依法组织好选举大会。投票选举的时间、地点、投票方式,应在选举日前予以公告。选举时,要设立秘密写票处,实行无记名投票。村民委员会选举要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严防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代替村民选举大会。居民委员会换届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只设立中心会场,不得办理委托投票;采取户代表选举方式的,设立中心会场和投票站,不得办理委托投票;采取居民直接选举方式的,设立中心会场和若干投票站,可以办理委托投票。选举结果要公开计票,当场宣布,并张榜公布。对当选者,统一颁发当选证书。            


16、村委会换届选举选民资格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会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年满18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根据这一规定,具有选民资格的关键要具备两条:一是必须年满18周岁;二是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另外,根据《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村民年龄的计算时间,以选举日为准。村民出生日期以居民身份证为准;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以户口登记为准。            


17、哪些居民具有参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选民资格?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认定社区居民的选民资格关键是要看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年龄条件。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第二,属地条件。一是户籍在本社区且在本社区居住的居民。二是户籍在本社区但不在本社区居住、本人愿意参加本社区选举的居民。三是户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居住或或从事社区工作一年以上、本人愿意参加本社区选举的居民。最后一种情况需经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同意。第三,政治条件。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判断公民是否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以司法机关的法律判决文书为准;同时对因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案、经济犯罪案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满足以上条件的社区居民均有参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选民资格,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在选举前对其进行选民登记。            


18、新一届村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答: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自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公布之日起10日内组织推选村民代表。新一届村民代表应当是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其产生方式可以由村民按每5户至15户推选1人,也可以由各村民小组按分配名额推选。村民代表总人数不少于25人,一般不超过50人。其中,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            

百户以下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可以不设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会议直接议事、决策。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选:根据分配给本小组的名额,由村民小组长主持召开本小组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或者2/3以上户代表参加的小组会议,经村民酝酿讨论后,以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选产生村民代表,获得多数同意的当选。            

以若干户为单位推选:按照相邻的若干户或自然村落为单位推选。应先计算出推选1名代表的户数,再按计算出的户数按相邻居住的原则划分出若干个选举单位进行推选。一般采取这种办法推选村民代表,应由村民委员会成员主持。            

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19、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答:居民代表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产生,可以由每30至50户推选1人,也可以由各居民小组按分配名额推选产生。驻社区单位代表由驻社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大专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居民代表和社区成员单位代表总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0人,不超过100人,其中,居民代表不少于五分之四。居民代表的任期与居民委员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20、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是怎样的?            

答: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村(社区)“两委”换届全过程。进一步明确“指导在市、责任在区(开发区)、落实在乡镇(街道)、工作在村(社区)”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民政部门依法指导监督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纪检监察、宣传、政法、信访、共青团、妇联、农业、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村(社区)选举工作经费在村级收入或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对经济困难的村(社区),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            

健全工作制度。实行指导和督导两个“全覆盖”,市、区(开发区、街道)领导负责联系和指导挂点村(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市(区)直单位负责联系和指导结对帮扶村(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市、区要派出巡回督导组,重点对人选质量、程序实施、纪律执行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第一书记”、挂点干部、换届工作指导员等要全程参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发挥协调指导作用。            


21、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有哪些纪律要求?            

答:要围绕严肃换届纪律专题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各乡镇(开发区、街道)党(工)委要与候选人进行换届纪律谈话,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要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拉票贿选行为,严厉打击以暴力、威胁、欺骗、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诬告、诽谤等不正当手段扰乱妨害换届的违纪违法行为。对利用黑恶势力、宗族宗派宗教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要重拳打击、绝不手软。对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参选的,一律取消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宣布当选无效;对国家公职人员参与或指使他人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律从严从重处分;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指导不力、把关不严,对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严肃问责追责。            


22、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政策咨询和监督举报方式有哪些?            

答:坚持开门搞换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对换届有关政策疑惑和违法违纪问题可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咨询和举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来信,请寄至中共鄂州市委组织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来电,咨询举报电话为0711—3830577。欢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监督。            


(来源:鄂城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