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记忆|丛林就在家门口

经过治理,以前的黑水沟变为了如今倒影可见的清水渠。

10月29日,华容镇芦花村胡窝子湾81岁村民胡学准正在翻晒棉秆。“把棉秆晒透,留到冬天烧。”胡学准说,“现在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烧煤气,我舍不得用。”

屋前的空地上,晒满了棉秆。他说:“这么多棉秆,估摸着烧到明年四五月份没问题。”

记者指着近在咫尺的丛林问:“还有人砍柴烧吗?”

胡学准说:“没有,村里在封山育林。”

在胡学准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片丛林。树木密密匝匝,灌木见缝插针,让人没法下脚,只好绕着林子走。林子大约有15亩,长在坡地上,最大的树木有碗口粗。

胡学准说,村里过去有山,不大,但数量不少,最大的有3个屋脊那么高。他所在的湾附近有9座山,山峰簇拥着胡窝子湾,湾前是满畈良田。

在胡学准的记忆里,芦花村共有12座山。曾经地势低洼的胡窝子湾,因为山峰的失去,而在地平线上凸显出来。谈起山峰,胡学准满脸都是痛惜:“活生生挖光了!”

上世纪70年代,芦花村赵家矶砖厂建成,村里家家有人进厂做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日子也好过了,可成片树木倒下了,山峰夷为平地。“干旱尘土扬,雨天两脚泥,排涝港几乎一年四季流着黄泥水,这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胡学准说,排涝港的水直接排进长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长江的负荷。

2013年,村里拆除砖厂烟囱,填平了大水坑,复耕土地300亩,“绿化家乡”被列入村里的计划。每年春季,村里都组织开展“四边”植树、绿化荒地活动,并对已有树林实行封山育林,实行小组组长包保制度。引入社会资本,租赁荒地建设果园和苗木基地,为美化家园添绿。几年间,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000亩。

胡学准指着半人高的灌木说,要是以前,这些都被村民砍光了,现在封山育林,村民不仅不能到林子里放牧、砍柴,更不能砍伐树木,小组长当护林员、党员任监督员,并发动村民互相监督。现在大部分家庭烧煤气,全村至少有一半的家庭,估计没有砍柴刀了。

绕着丛林转了一圈,树木散发的味道,令记者的呼吸更通畅,头脑也格外清醒。胡学准说,现在村里这样的林子有5个。

漫步村间,随处可见樟树、桂花树、橘子树、柿子树,有的农户还在家门口修砌花坛,此时仍有鲜花开放。鸟儿在枝头嬉戏,将寂静的村湾闹腾得好不热闹。

丛林就在家门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芦花村村民在绿色回归之中找回了自己。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映忠  图/记者戴曾婕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