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长江大保护鄂州行动|一颗蒜缘何成“大餐”

一颗大蒜能干什么?谁也想不到,三江港新区临江村将一颗蒜捣出了名堂。

在临江村,几乎家家都会泡大蒜,进餐馆吃饭,店家都会免费配上一碟泡大蒜,吃完还能加。白白的碟子搭配爽口的泡大蒜,让人食欲大增。如果没有这样一碟泡大蒜,客人会打趣地喊上一句:“老板,再不来一碟泡大蒜,我就去别家吃了。”

如今,新鲜蔬菜品种繁多,一碟泡大蒜缘何受到人们的喜爱?

地处长江西岸,离江边约200米的临江村种植大蒜已有100多年历史,制作泡菜也有近30年的历史。在当地,每家每户至少有十来个泡菜坛子。

临江村陈王涂湾是有名的大蒜主产地,因靠近长江,水源充足,土质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合大蒜种植。村干部肖正里介绍,除此之外,村民种植的大蒜,使用的都是农家肥,无需除虫打药,种出的蒜薹粗壮,蒜坨大,是天然绿色食品。

上世纪90年代,临江乡建立了万亩蔬菜基地,临江村调整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大蒜种植。由于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为了帮助村民找销路,原村干部陈金堤发挥专长,大量收购蒜坨,创办了泡制大蒜个体企业。“他泡的大蒜,白如玉,不仅好看,而且具有甜酸两味,脆脆爽口。”陈金堤的泡大蒜已注册临江特色绿色食品,成为老百姓喜爱的佳品。

临江泡大蒜也不再深藏于小小玻璃罐,而是火到了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

“现在泡大蒜不愁销路,老客户自己上门,我们就坐在家等。”临江村2组村民王文和妻子徐细红在临江也泡了半辈子的蒜坨。

王文介绍,临江大蒜“吃香”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与制作流程密不可分,挑蒜、去皮、清洗、配料、灌装、检验、清洗瓶子、灭菌……一步都不能马虎。“多的时候,一年能卖出3000多坛泡大蒜,没有一个说不好吃的。”

小小蒜瓣让一个个村民“吃香”,更为临江“争气”。目前,临江泡大蒜已成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原产地品牌地理标志商标。小村庄干出大作为,小坛子盛装大天地。瞄准“临江泡大蒜”这张名片,临江人再闯新路,谋划构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加快临江大蒜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香气宜人的临江泡大蒜,正从一只只玻璃罐里,飘出一座临江村落的新气息。

(文/记者 胡倩、王凤玲 见习记者蔡亚文 图/记者叶雁翅  视频/记者 周云龙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