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史话|清代鄂州才女——范浣仙

 古代才女,凤毛麟角。在鄂州,便有一位清代才女范浣仙,她就是中国古代才女中的一位佼佼者。 

范浣仙,名薇,字浣仙,亦字沅仙,清道光十一年出生在武昌县(今鄂州市)神山乡(大约在庙岭一带)四里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均在《武昌县志》有传,其父范陈鲤,号素函,拔贡生,曾任四川梓潼县(今为绵阳市辖县)知县。 

浣仙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四书五经,善诗能文,明于制义(科举考试的文章及程式)。约23岁时,出嫁大冶金牛西畈人黄圆生。 

浣仙知书识礼,孝敬翁姑,有贤声,与圆生和睦相处,常以作诗联句为乐。夫妻两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联成一首《秋夜联句》。圆生首先出上句云:“清宵人语静。”浣仙接下句云:“把酒数便筹。”并吟出下联的上句云:“灯闪风吹幕。”圆生接下句云:“窗开月满楼。”圆生又吟出下联的上句云:“双鸳寒恼梦。”浣仙接下句云:“一雁暗惊秋。”并吟出下联的上句云:“宝鼎香难尽。”圆生接下句云:“帘垂不上钩。”两人联句吟成的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秋天夜深人静月明的环境和夫妻生活乐观的情景,表现了两人的文化素质和诗作的才华。 

浣仙留下的近体诗,表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技巧。 

范浣仙诗稿书影

她的一首绝句《西施》云:“馆娃宫(吴国的王宫)里侍吴王,带笑斜欹白玉床。吴相不忘倾国恨,潮声十万拥钱塘。”前两句写西施忍辱负重,带着笑脸侍奉吴王,以图灭吴复越的爱国精神;后两句写伍子胥死去以后,涌起钱塘江潮十万,不忘灭国之恨。全诗抒发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表现手法也与众不同。 

前人写王昭君的诗,多半是哀伤昭君的不幸,鞭挞毛延寿的贪财作弊。而浣仙在《明妃》一诗中,对昭君出塞、胡汉和亲,表示十分赞颂:“能使芳名传异域,画工毕竟助蛾眉。”这种思想境界,超人一等。 

她的咏物诗,能寄托她的真情实感。如一首七律《菊》云:“金风玉露暗相催,几日园林次第开。一片迷离铺小径,数枝浅淡映苍苔。香闺却许佳人赏,老圃偏宜处士栽。怪底此花清白甚,临秋总不染尘埃。”这首诗写菊花在“金风玉露”美好环境的催促下,逐渐开放,密聚的花朵铺满小径,浅淡的颜色映着青苔。它与众不同,只许佳人欣赏,只宜处士栽培。难怪它特别清白,总不染尘埃。这是以写“菊”来表白她自己出生于官宦人家,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成长,风姿绰约;出人头地,孤芳自赏;纯洁清白,不染尘埃。这是一首非常贴切的自喻诗。 

近体诗要讲究平仄和押韵,不易写作。而运用“集句”的方法写近体诗,就更难了。这便要求作者熟读、熟记大量的古人诗句,才能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将古人的诗句信手拈来,成为自己的诗句。浣仙能做到这点,难能可贵。如她的一首《怀韵仙姊》之诗,就是集唐人诗句写成的:“迟日园林悲昔游(杜审言诗句),可堪分袂又经秋(张泌诗句)。数行玉札存心久(皮日休诗句),午夜清泉带雨流(崔珏诗句)。小院回廊春寂寂(杜甫诗句),水纹珍簟思悠悠(李益诗句)。晚来怅望君知否(白居易诗句),簾下三重幕一钩(韩偓诗句)。”这首诗集唐人诗句,来说明自己与韵仙分别日久,时隔两个秋天,回忆了昔日游园和今夜相思的情景,表达了其思念亲人的情感。 

圆生于同治二年病逝,浣仙十分悲伤。她年轻守义,操持家务,奉养病姑,教养孤子。以母兼师的身份,教育儿子黄鞠友(名大华),口授经书,手批文艺,并教以制举业,使其能够中举,又考中进士。 

同治初年,浣仙认为自己“命蹇如此,未必非造物者有以忌之也”?乃将平生所作诗文数十万言投之于火,焚毁殆尽。后来,由于操劳过度,健康状况不佳,将自己所作的近体诗,通过记忆,口授给儿子黄鞠友抄录,计61首,令鞠友收存,作为纪念。此时正是光绪六年,浣仙辞世,享年48岁,有《浣仙诗草》一卷存世。 

资料显示,《浣仙诗草》为清光绪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作者:丁有国  责任编辑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