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 “新标杆”从这里起飞

“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8月18日上午,鄂州机场航站楼项目开工仪式不到1个小时便结束,摘下挂在车头上的红色标语,一辆辆工程车开进了施工现场。8月27日,航站楼96根桩基全部施工完成。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树立首位意识、标杆意识,以数字基础设施为空港赋能,努力打造‘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示范标杆。”

上跑道,推油门,加速度……跟翱翔蓝天的飞机一样,鄂州机场建设正在“推油门、加速度”。

对标“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我国“未来机场”示范工程的“新标杆”将从鄂州起飞。

智慧标杆——数字落笔实“底盘”

2018年12月20日,鄂州机场工地第一次响起了爆破声。隆隆的净空处理作业炸点声,至今仍似在耳边回响。

然而,两年不到,2020年8月,透过云层,空中俯瞰那片炸点所在区域,一个长方形的机场雏形渐显长江南岸,与周边的翠绿、空中的白云、玉色的长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时代画卷。

疫后复工,近3000名人员、千台(套)设备车辆,在全省“头号工程”的工地上奋战“抢时间”。关注此处尘土飞扬、车辆奔忙的大工地时,另一处工地似“待字闺中”人未识。

“机场竣工的同时,还会诞生一个虚拟的机场,跟实际机场一模一样。”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主管潘乐说。言外之意,在这个工地上,有两个机场正同时“施工”,一个是实体机场,一个是虚拟机场。

一实一虚,两个“机场”,鄂州机场打造智慧标杆的具体体现。“虚拟机场,也就是数字孪生机场。鄂州机场是全国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其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深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潘乐解释。

“全力将鄂州机场打造成为‘未来机场’示范工程。”2018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我市组织召开新建鄂州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鄂州机场项目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升航空物流业整体水平等方面具有示范效应和重大意义,并提出鄂州机场建设目标。

为“未来机场”作示范,鄂州机场从数字化落笔,这个数字“工地”位于机场项目部的数字大厅。

大厅里,五幅展图显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路易斯维尔机场平面图、孟菲斯机场平面图、鄂州机场效果图、香港机场平面图、莱比锡机场平面图在同一面墙上一字排开。

场道1标、场道2标……一个标段、一组电脑、一班人马,10多个机场施工单位的200多名专业人员在数字之间为智慧机场而忙碌。

鄂州机场建设已打破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图纸施工的传统模式,施行正向设计理念,即先建BIM三维模型,通过模型出图,再用三维图纸指导施工。“按1:1的比例建模,电脑里的工程是什么样,地面上的实体就是什么样。”潘乐说。

除了设计,数字化在鄂州机场建设过程中无处不在。人员管理,每顶安全帽都有定位芯片,一人一帽;车辆、机械均安装了定位设备,在监控大屏上,一个红点就是一台设备;桩机、塔吊、吊钩、碾压等设备均安装了传感器,桩机每进一厘米、碾压机每压一次均有数字记录。

“也就是说,工地上的人、物、料都进入了物联,只要有电脑有网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对施工现场进行线上精准监测,施工的精度达到厘米级。”潘乐说,“当然,机场工地已有了5G信号。”

新基建,数字作“底盘”,孪生出的数字虚拟机场将会是怎样?根据设计,鄂州机场客运部分将会“一脸通行”;货运部分,无人车将完成上机下机任务。“当然,智能化还是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它可发挥提高效率的作用。比如,安检还是得靠人工。”相关专家说。

为行业示范,鄂州机场在“四型”机场建设方面已迈出第一步。据悉,《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标准》已由国家住建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为行业标准,这是在鄂州机场诞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

人文标杆——石头润笔留乡愁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偌大的鄂州机场工地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红砂石,显得与周边的渣土、碎石有些不同步。不过,它或将成为鄂州机场的人文焦点。

大工程大建设,总会留下不一样的故事,鄂州机场也不例外,这块巨大的红砂石便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它有两个名字,一是高石头,一是走马石。

相传两千多年前,花马湖常有河妖兴风作浪,当地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民间疾苦上传至天庭,玉皇大帝大手一挥,派遣数名天兵天将携神器下凡,惩治河妖。天兵来到湖畔,见河妖不知悔改,便大显神威,用御赐宝物将其镇压。从此,此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这个宝物,便是高石头,也成了当地流转千年的镇邪宝石。

因为有好的石料,很久以前,这里便成了采料场。当石材被开采殆尽时,先民便将目标瞄向了高石头。准备动手之时,竟有血色液体从石头底部溢出,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震住了,立即停止采石。后来,不可思议的是,在光秃秃的高石头半山腰,还长出了一棵大柘树,一年四季枝叶青翠欲滴,如骏马飞奔时扬起的鬃毛。于是,高石头又有了新名字——走马石。

今天的走马石,不仅存储着这方热土的历史信息,也在静观搬石运砂的川流车辆,见证着周边每天的不一样。

中建三局鄂州机场走马湖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骆良既是鄂州机场参建者,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用镜头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走马石是我的一个感动点。要知道,机场核心区域征迁,涉及3个乡镇8个村48个村民小组,唯独走马村是整村消失。”

3年前,当建鄂州机场的消息被确定时,走马村人便为这块石头写了篇短文,“这块养育走马儿女的神奇土地,要被征收建设航空都市区了。保佑世世代代走马人的高石头将要被夷为平地,走马人非常不舍。”

不舍的不单是这块石头,更多的是人们对故土的眷恋,那是抹不去的乡愁之情、人文之根。

眼下,机场工地车水马龙,四周山体的净空处理已近尾声,而这座高20余米的红色巨石却“突兀”其中。这是为何?记者从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获悉,走马石原封保留,将成为机场的一处天然景观。

“得知这个消息,我很感动。一个有人文故事的机场,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机场。”骆良说,“根据设计,走马石将成为转运中心的一处室内景观。未来能否成为旅行者的‘打卡点’,还得靠建设者们的用心。”

有专家认为,对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而言,机场的文化品牌是提升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因之,商业运营与人文建设的有机融合,应是“认同—审美”的双向互动,而不只是“买—卖”的单向关系。打造人文机场,鄂州机场已从这块有故事的石头开始着色润笔。

有了好故事,便会多一分向往。围绕这个人文核心,鄂州机场的人文故事在挖掘,有的还在续写。

在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一座民间机场征迁老物件展示馆已建成。那里,1600余件老物件来自为机场建设而消失的村庄,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征迁核心区里所有湾子的湾牌和部分门牌号,小小的蓝底白字号牌,承载着人们对乡音、乡情、乡土的回忆,也记录着对机场建设的奉献。

机场建设工地,“两山”精神在传承。1月23日,中建三局鄂州机场走马湖项目执行经理范华主动请缨,带领3名员工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不久,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建,又有6名中建三局鄂州机场建设者加入战“疫”。9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他们被人们称为“两山”先锋和“火雷”勇士。3月16日,疫后复工,这群勇于担当、使命必达的武汉战“疫”逆行者们又“回防”鄂州机场工地,投入新的战斗。

绿色标杆——生态妙笔促转型

航站楼是机场地标,从鄂州机场航站楼的效果图来看,其简约大气的外形契合“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

其首期工程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的目标设计,地上2层,高20.5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外墙采用大范围玻璃幕墙,就是为了节约能源。白天可透过玻璃引入太阳光,减少室内灯照明。”相关项目负责人说。

有资料表明,推进绿色机场建设,环境友好是重要原则。依据传统模式,机场运行会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因此,绿色机场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机场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消耗得从源头做起,绿色能源是重点之一。

对此,《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年-2025年)对机场的新能源使用作出了规划,航站楼是实例之一。

2018年5月9日,鄂州市政府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签订《鄂州航空都市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电网暨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三方共同积极构建以电为优先的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体系,努力将鄂州机场打造成为国内最清洁低碳的新型现代化的绿色机场。

2018年8月8日,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十大战略性举措,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其中,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部分包括5个重大事项、17个重大项目,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新建鄂州机场项目位列其中。

记者注意到,《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已提出,为加快新型能源的应用落地,近期将推进机场转运中心光伏发电项目实施。

光伏发电方面。利用屋面空置区域建设光伏并网发电设施,其产生的电力能源并入10KV高压侧供转运中心和机场使用。预计,一期电力主要供给转运中心使用,输出总规模预计14.3MW(兆瓦)。后期将建设光伏发电二期工程,电力供给逐步扩大至机场航站区使用,输出总规模达到27.5MW(兆瓦)。二期建成后,预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22%。

新能源汽车方面。在航站楼及飞行区,计划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同步规划充换电网络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在路侧区域覆盖货站停车场、客运站停车场、航站楼周边、综合业务楼地下停车场、员工宿舍等,共设置277个充电桩。飞行区设计覆盖部分机位、维修区、工作区,共设置576个充电桩。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将为鄂州机场护航。围绕“绿色”这个标杆,无论是机场配套工程,还是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延伸,相关地方和部门已将生态理念植入每一项具体行动之一,为湖北高质量发展、鄂东转型示范提供了生态动能。

>>>采访札记

从项目争取到落地,再到净空处理第一爆,记者对鄂州机场项目建设的关注已5年有余。不过,之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此次通过对鄂州机场“四型机场”建设的了解,有了比较直观、全面的认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特别是,“新基建”概念的深度运用,人文理念的突出体现,让记者感受到了鄂州机场建设的大视野、大魄力。

新基建,小到桩机打桩时的每一锤,大到智慧跑道的设计,无不与5G、物联、数字化等前沿概念紧密相连,其建设已告别图与纸,迈进了数与模。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是精准、高质量、智能化,这为鄂州机场的“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这项核心工程的数字化建设,也会为给其配套的产业精确导航。

为何说其体现的人文理念让记者感到了这项工程特有的魄力?最主要的是机场工地上那块巨大的走马石。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鄂州机场居然为占地面积并不小的一块石头让路,而不是一炸了事、一推干净。其实,如果炸了、推了,也无可厚非,但项目建设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石头保留下来,还计划为其重新“梳妆打扮”。这个版本的“鄂州机场石头记”,留下的将会是地方特色文化之根。当然,鄂州的“石头记”还在续写中,何时收官、如何收官,令人期待。

作为“湖北省头号工程”,鄂州机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力布局,也承载着打造内陆新高地的重任,关系到湖北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对提升区域功能、推动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一石激起千层浪。鄂州机场建在鄂州,其影响却在鄂东,乃至长江经济带。为建设鄂州机场,鄂州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机已来到,机不可失”“赶快上机,一起飞”,这是周边兄弟城市对鄂州机场的精彩评说。远的不说,就近的来看,其作用影响可见一斑。如此,鄂州人民的贡献,值!

全媒体记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