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援疆指挥部:奋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对口援疆各项决策部署,抓干部人才援疆管长远,抓产业就业援疆打基础,抓项目资金援疆惠民生,抓交往交流交融促团结,抓教育卫生援疆树品牌,奋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湖北援疆前方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全面小康基础持续夯实

突出民生援疆,把关系各族人民切实利益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投入援疆资金2.82亿元支持博州建设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房,助力2017年底博州实现整体脱贫并帮助不断拓展脱贫成果。每年投入援疆资金,支持第五师唯一贫困团场九十一团脱贫。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自加压力,结对帮扶博州1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制定落实一系列帮扶措施,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深化“名校名院嫁接工程”,巩固提高教育医疗援疆水平,打造“组团式”教育医疗援疆的“湖北样板”。教育援疆方面,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链条”教育援疆体系,组织湖北省113所学校与受援地108所学校结对帮扶,协调召开教育援疆推进会,签订《2017-2020年教育对口支持计划书》。武汉职院博州分院2017年通过高职评审,成为博州、塔城、阿勒泰三地州第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并打通了“读博州中职,上湖北高职”的“3+2”分段五年制高职教育;2016年至2020年,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高考一本上线率分别为42%、45%、43%、48.2%、62.1%,黄冈中学五师分校高考一本上线率分别为30.7%、38%、38.95%、41.7%、42.2%,特别是2019年两校分别有一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创历史新高;挂牌成立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博乐分校、襄阳四中五中精河分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深受当地好评。湖北省集中优势、组团支援促进博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在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2019年,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考评中,湖北教育援疆工作获专项绩效优秀。

卫生援疆方面,坚持精准发力,协调出台《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对口援疆五年规划(2017-2022)》,以打造名院、建立名科为重点,不断推进医疗援疆诊疗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力促进了州师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帮助第五师人民医院2018年成功创建“三甲”,促成省妇幼保健院博州分院、武汉市中医医院博乐分院正式挂牌。推动湖北20家医疗机构组建“湖北卫生援疆联盟”,采取“以院包科”“短期坐诊”“联合手术”等方式,帮助受援地医院打造了骨科、麻醉科、胃肠肿瘤科等5个居全疆前列的专业科室。“读书找湖北老师、看病找湖北医生”进一步成为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普遍的湖北情结,受援地全面小康的底子更加厚实。

项目资金成效持续显现

五年来,湖北省落实对口援助资金23.44亿元,其中计划内18.02亿元、计划外5.42亿元,历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总体较国家政策高出30%,实施援疆项目225个。特别是2020年,湖北省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履行援疆政治责任,计划内援疆资金仍保持增长2.5%,总投资达3.88亿元。严格按照80%用于民生、80%用在基层的要求落实到位,州师统筹资金低于10%,把援疆项目向公共服务、困难地区、边远地区和基层倾斜,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进村入户的微型援疆项目,以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基层各族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使州师尤其是县市(团场)以下的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湖北援疆政策的支持关怀。

加大援疆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会同受援地修订完善《湖北省对口援疆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对口支援新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改进项目资金拨付方式,援疆项目前期审批文件及相关手续到位后,一次性拨付项目资金80%,年度援建项目完成工程量80%且相关材料齐备后,再将20%余额全部予以拨付,进一步加强对援疆项目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在项目推进上,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结合新疆实际,充分征求受援地意见,配合完成“十三五”援疆规划中期调整工作,每年组织专班对援疆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年配合受援地和湖北省审计厅专项审计组对年度援疆项目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并及时督促整改,完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了援疆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狠抓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不定期召开项目进度督办协调会并组织专班到项目实施现场巡回督查,配合开展项目资金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坚持多措并举帮助受援地发展壮大产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受援地经济发展增添动能。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发展。促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湖北省内7个园区与博州五台工业园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结对共建,安排援疆资金1.89亿元,支持五台工业园、金三角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创业孵化园、公租房集宿楼及路暖水电等配套设施,园区建设大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完善产业援疆政策,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湖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博州和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84号),协调落实产业援疆项目“一站式”审批和全程跟踪服务,鼓励引导湖北企业来疆投资兴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实施百企援疆工程,广泛开展项目策划推介,定期组织开展新疆湖北商会企业博州行活动,与博州和省内有关单位共同组织举办项目推介会、座谈会、恳谈会,组织湖北企业来博州考察洽谈,对招商项目分争取签约、邀请考察、主动对接三类进行精准跟踪管理服务,推动项目签约落地。目前,在疆湖北企业达100多家,一批优质企业成长为受援地龙头企业,填补了当地产业的空白地带。湖北在州师援疆企业51家,直接吸纳当地群众就业4000余人,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持续深化市场援疆。对接实施百亿贸易工程,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市场援疆+电子商务”“展会对接+订单生产”等模式,多措并举推介新疆农副产品,2017年以来在鄂销售额超过65亿元。2019年,协调促成新疆天莱香牛签约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牛肉指定供应商,新疆产品通过湖北走向世界。2020年,为解决疫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难题,促成湖北多家商贸集团帮助受援地销售葡萄600吨、牛肉400吨。实施电力援疆,近三年实现“疆电入鄂”24.24亿千瓦时。

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

始终把民族团结贯穿援疆工作始终,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互动交流,切实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推动两地深入互访交流。以“多层全覆盖”机制为依托,积极为两地互访交流牵线搭桥,协调湖北省和博州各地各部门之间深度开展各层级的互访交流活动,累计有750多批5900余人次。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积极引导支持两地文化艺术团体互动交流,连续举办“长江讲坛”走进博州、“鄂博·楚星少年手拉手”、“红星闪耀”文化夏令营等活动,连续组织省内队伍参加环赛里木湖国际自行车赛,首次促成湖北青年篮球队在博比赛,协调省文史研究馆在博开展“丝绸之路·新疆行”活动,推动博州“鄂博情·一家亲”大型民族特色歌舞节目到湖北省七市州巡演,增进了两地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着力加强旅游援疆。对接实施“百万旅游”工程,协调在武汉设立博州旅游推广中心和博州展示馆,在武汉举办博州旅游推介路演活动。 2016年协调开通了武汉—乌鲁木齐—博州的固定航线,2017年成功开通首趟武汉至博州“鄂博号”旅游专列,2019年开通首趟“湖北—双河号”旅游专列,2020年协调开通了武汉直飞博乐固定航班,进一步拉近了两地时空距离。湖北进疆入博游客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为受援地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百人结亲工程”,引导湖北文明家庭与州师少数民族家庭“结亲戚”,新增100户结对家庭,组织湖北省100名劳模到博州考察学习。目前湖北省内干部群众累计与受援地少数民族群众结亲结对1721户,每年定期走动,两地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融越浓。

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心系湖北、情牵荆楚。在湖北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经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协调,博州和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在有力有序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多方调动资源,慷慨解囊捐赠,援派医护人员,倾力驰援湖北,捐赠物资价值2000余万元;新疆其他地区也积极行动,在危难时刻见证了鄂疆两地跨越万里的深厚感情,也让湖北人民真切体会到心手相连的兄弟情谊。

干部人才效应持续放大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方式,着力为受援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全面掌握受援地实际需求,精准对接选派援疆干部人才,湖北省援疆干部人才数量逐批增长,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983人,目前在博州境内有435人,专技人员比率进一步增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配合做好湖北第七、八批援疆干部人才计划编制工作,有序做好湖北第六、七、八批援疆骨干交接,配合完成公安民(辅)警选派工作,确保了轮换交接期间工作不掉线、不断档。援受双方首创的援疆干部人才“无缝对接、压茬轮换”工作模式得到自治区肯定,并在自治区广泛推广。

大力支持干部人才培养培训。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支持受援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发挥“多层全覆盖”机制作用,积极务实推动各部门、各县市(团场)对口开展干部人才培养培训,采取“引进来”讲授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方式,培训各类人才5.6万人。积极助力受援地引才纳智。多措并举支持州师“柔性引才”工作,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690余人。发挥湖北援疆干部人才的专业优势,采取“1+1、1+N”方式,帮扶培养当地优秀专业人才1330多人。鼓励援疆干部人才领办或创办名师名家工作室50多家,填补各类技术空白100多项,带动受援地人才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协助制定《援疆干部人才留师市工作办法》,促成7名同志留疆“终身援疆”,特别是通过援疆而举家留疆的援疆教师尹才华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加强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自身建设,完善援疆干部人才履职尽责管理办法,强化日常教育监督约束,有效激励和确保了援疆干部人才在疆期间担当作为、不出问题,涌现出了“全国最美支边人物”郭贵芳、“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帅元新等一大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对口支援机制持续健全

不断在对口支援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探索创新,着力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对口支援工作思路。坚持“有限无限相结合”,把有限的援助资金,用于改善民生,积极落实“输血”措施;用无限援疆的思路,拓展援疆领域,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智力援疆,增强“造血”功能。坚持“互动共赢”援疆理念,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关键,积极推动两地产业合作。

合力推动阿拉山口口岸进一步提升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共建向西开放协作推进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区、民族团结合作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共享区,提升湖北向西开放水平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度、深度,更好服务于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巩固发展“多层全覆盖”对口支援关系。拓展深化湖北省15个地市、69个县(市)、60个省直部门单位、11个国家级开发区、9所大专院校、12所知名医院,分别与博州4个县(市)、28个乡镇(场、街道)、41个部门单位和五师双河市9个团场、106个连队、50个部门单位结成的“一帮一”或“一帮N”对口支援关系,巩固发展了“省对州师、地市对县(市)团、县(市、区)对乡镇连队、园区对园区、部门对部门、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对口支援格局。新促成湖北省经信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厅分别与博州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促成湖北省恩施大峡谷与博州赛里木湖景区以及两地11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立结对关系,促成湖北省11个县(市、区)与博州23个贫困村以及40个乡镇(街道)与博州40个村队(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断激发各级各层面齐抓对口援疆的活力,形成大统筹、全方位、共赢式的援疆工作新局面。(湖北援疆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