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机遇,从严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具有鄂州特色的党建之路,为“四个全面”战略鄂州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扛起从严治党的责任
从严治党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障。用全面从严治党统御鄂州全局,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应当之责、该当之责、必当之责,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我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三问”,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一条主线”,突出管事管人管思想、分层分类分级“两大原则”,形成一份问题清单、一份项目责任清单、一套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三个一抓手”,建立明责、履责、考责、问责“四责体系”,落实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五个从严”。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另搞一套、阳奉阴违等问题,突出查处违反“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等行为,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强化纪律和规矩的刚性约束。
我市紧扣“一改两化”,以产业发展、新区建设、综合改革、民生保障、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党建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组织动员群众、依法依规办事能力。督促各级干部参加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学习。突出“五大建设”重点热点,分专题、高质量办好鄂州科学发展论坛。组织对涉及鄂州改革发展稳定有关课题进行调研,推出一批有较强指导性的理论成果。
加强和改进干部实绩考核,纠正和严肃问责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纪实流于形式、实绩考核走形变样、简单以测评代替、结果运用暗箱操作等问题。完善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干部之间分级分类实绩比较考核体系,把实绩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全过程。坚持与机构改革、干部调整、集中换届相结合,有序实施“任期+实绩考核”试点项目,探索干部正常“下”的途径和方式,推动不称职、不适宜、不作为的干部“下”,增强干部“保位子”的压力,促进干部履责担当。综合运用谈心谈话、函询诫勉、个人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考察考核、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从严管理和监督干部。完善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情况群众评价机制、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认真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倒排时间表,实行群众评价制、整改项目销号制,确保兑现承诺、见底归零。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教育机制。
锻造全面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着力“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是我市党员教育的亮点之一。
我市制定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引导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三会一课”、冬春轮训、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活动,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面向基层党员敞开党校大门。推动实现全市320个村、36个城市社区远教教育站点全覆盖。依托市委党校、城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党员职工活动中心、“双育”基地等,“菜单式”培训机关党员干部,“基地式”培训党员致富能手,“网络式”培训农村党员,“跟踪式”培训流动党员,“送学式”培训年老体弱党员,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每年培训基层党员干部3万余人(次)。
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实际,我市提出党员行为具体要求,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定期分析制度,通过定期考评、公示、跟踪管理、激励处置等措施,加强对党员行为的动态管理和量化考核。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2014年以来,开除不合格党员41人,劝退5人,自行脱党除名4人。
通过财政扶持、党费配套等途径,我市每年筹集60万元资金,建立困难党员关爱基金,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大病救助和特困帮扶。合理安排“党员创业资金”,实施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计划”,支持和帮助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近年,涌现了“青苹果之家”创业先锋青年党员钱城官、“带富为民书记”江晓峰等一批创业带富典型。
结合不同基层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实际,我市广泛设立农村党员“致富岗”、社区党员“责任岗”、企业党员“示范岗”、机关党员“服务岗”、群团组织党员“先锋岗”, 引导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近年选树了“知心大姐”苏柳英、“不歇脚第一书记”吕守山、为民务实清廉好榜样何少卿、困难群众贴心人吴远东、最美女警胡敏等23名好党员、好干部典型。
适时组织专班,对各级各部门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先进予以表彰,督促后进整改。在机关,按照“五个基本”要求,规范布置党组织阵地。在非公企业,按照区域化的要求,依托工业园、开发区建立区域党员职工活动中心。在农村和社区,明确建设标准,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新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81个,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全覆盖。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对农村每年安排10万元服务群众经费和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对社区每年安排20万元服务群众经费和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
今年8月份以来,我市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旗领航·重建家园”支部主题党日,聚焦生产自救、生态修复、灾民安置、精准扶贫等重大任务,坚持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凝聚起灾后重建的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深入一线查灾救灾,主持支部主题党日。193家市直单位、210个工作组进村入户,指导帮助受灾群众抢种改种补种农作物16.9万亩,修缮水利设施113处,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21个工作队进驻重点企业和项目工地,帮助79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以改革创新精神,我市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社会组织415个、社会组织党员21083名、新组建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03个。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100%。
打造基层党建第一品牌
“工作要上去,干部必须下去。”
从2014年7月起,按照市委书记李兵的要求,我市从市直机关选派100名优秀干部,重点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七大新区”的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接地气、转作风、提能力。
市委明确提出“第一书记”要围绕“配强一个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环境”的目标,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创先争优的示范员“六大员”。
带着党组织的重托、推动农村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任,“第一书记”以村为家,与农民认亲结友,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抓党建、聚人心,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头脑里琢磨的是富民强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了群众受益、村党组织受益、单位受益、党员干部个人受益的预期目标,打造了鄂州基层党建第一品牌。
“第一书记”把助推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查找制约村级发展的主要问题,理清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思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帮助解决确权颁证和产权流转问题。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美丽乡村”为抓手,通过“清洁乡村”活动,配置垃圾桶2万多个,建设垃圾池300座,制定“清洁乡村”制度300多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切实改善农村环境。
池湖村“第一书记”助推农业生态园流转土地160多亩,组织引进先进滴灌技术,大棚种植以色列番茄,采取“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每亩纯收益达2万多元。池湖村引进的以色列番茄、谢埠村种植的有机稻成为鄂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响亮品牌。(记者方映忠 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