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周末,华容镇芦花村放牛山上的果园变得热闹起来,前来采摘、垂钓感受农家乐的市民,给果园带来一片欢声笑语。
“这是我用鱼叉弄上来的鱼,有6斤多。”(如图)近日,74岁的戴平安在果园的荷塘里,和老友一起重温儿时乐趣,下池塘挖莲藕、用鱼叉猎鱼,渔网兜捕鱼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年过七旬,因为长期务农,戴爹爹的身体还很硬朗,打理起自家生态园得心应手,荷塘捕鱼不在话下。
“都是10多岁时学会的,小时候经常干的事,多少年没做过了,现在找机会再感受一下!”78岁的廖爹爹很是开心,听说生态园荷塘水浅了,带着儿时的记忆重温往事,开心得不得了。约了好久碰到季节终于成行的活动,廖爹爹十分珍惜,尽管手脚没少年时候那么灵活,但技术还在,不时会有鱼获,两位老人边在水中跋涉边聊天,不时哈哈大笑。
前来采摘蔬果、垂钓的游客路过,驻足观看,尽管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但考虑可能弄得一身泥水,多是选择在岸边围观。
“戴爹爹起早贪黑伺候农场,和老伴种了葡萄、蔬菜,还养了几箱蜜蜂、几匹马,特别能吃苦,是个种田好把式!”围观的乡亲介绍,2014年春节,因为拆迁,戴爹爹从华容镇铁张村搬迁到芦花村放牛山上来,流转200多亩土地,几年下来,投资100多万元,通水通电修路、低洼处挖池塘、山坡地种植果树,硬是将荆棘丛生、野猪出没的荒山,一点点开成现在的模样。
“他喜欢农业种植养殖,村子搬迁时,我们当时有个10亩的葡萄园,他特别舍不得,园里种植的果树免费送人,带了3000多棵葡萄苗到这里来,慢慢又种了橘子和柚子,养了林下鸡、鹅等,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也不看看自己年纪有多大。”老伴闵婆婆很是无奈。她说,拆迁到异乡创业,除了当地乡亲的帮助,拆迁补偿和之前种植养殖的积蓄外,再加上儿子的支援,这才有了底气。
为了改善荒山土质,戴平安不仅从别处挖了30多吨土,每年还买8吨的有机肥补充地力。“种了一辈子的地,看到抛荒地就心疼,他想干,只要他身体还行干得开心,力所能及还是要支持!”独子小戴很理解父亲。从找流转土地、转移拆迁葡萄园的葡萄苗,到开荒请挖掘机,再到购买黄桃、血橙、冰糖橘等果树品种,父亲一个电话,他都尽力协助。
“为了让鸟少吃葡萄,我自制了一个成本低廉的驱鸟器;为了吃上放心的活禽,我在橘园养殖林下鸡鸭;为了防止野猪随意啃食,用隔离网在外围隔了一片荒地;为了行走方便,我修了1万多米的路,还在垂钓池边种了柚子树,边钓鱼还能边看金色柚子……”
说起农业种植养殖,戴爹爹满满的成就感。他觉得种地好,既能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收获健康,还能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事,特别是现在形势好,生态农业大有可为。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廖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