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退转业军人防汛抗灾纪实 “老兵”不老

在华容区防汛抗灾的日子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老兵”,他们退伍不落伍,退伍不褪色,与洪水搏斗,他们冲在最前沿;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他们是排头兵。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老兵”不老的防汛抗灾故事。

穿上“丛林绿”,仍像一个兵

整个七月,王刚几乎都是在防汛大堤上度过的。这个月,他整天穿着“丛林绿”。作为临江乡武装部副部长,他和他的民兵应急分队完成了一次次抢险任务。

7月2日一早,长江水位上涨,辖区内光大船厂等待救援,历经5小时的战斗还来不及歇口气,下午应急分队便又赶往新港村截留港线段进行堤防加固。晚上7时,三江港新区防汛指挥部再次下达到胡林吴楚大道涵洞南侧溃口抢险。整整14个小时,王刚都在抢险中度过。而这,不过是他防汛抢险中的普通一天。

有着8年军龄的他很能适应这样高强度的抢险工作,“因为我是一个老兵!”

7月6日,接到命令,王刚配合芦洲村“两委”做好1组群众的转移安置。有些村民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一直到7日4时才做通工作。9日,当他再次来到芦洲村1组的安置点时,70多岁的冯奶奶拿出西瓜递到了他手中,吃上一口,甜到了心坎里。

脱下绿军装,仍是一个兵

7月10日,是王金山从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转业回家的日子,也是他到粑铺大堤防汛指挥部“报到”的日子。

或许吃苦耐劳是每一个军人的本色,在堤上,王金山也总抢着最脏最累的活干。他主动承担了江面漂浮物的打捞工作,每天要撑着小船在江段上来来回回十几趟,近三个小时。

连日的高温和江水浸泡让上游漂下来的动物尸体恶臭难闻,而他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只要别人健康就好。”从7月11日到现在,他已下水9次。漂浮物打捞完,还得消毒、做无害化处理,一天忙完已是傍晚。晚上,他还主动要求去哨棚值班。

从军16年,他还来不及回家看看年幼的儿子,甚至没有告诉儿子他回来了。直到前几天,奶奶说漏了嘴,4岁的小家伙才知道爸爸离自己那么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一个兵,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他说。

不穿绿军装,没忘是个兵

姜松如,三江港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这位退伍了30多年的老兵,7月22日,从防汛的长江大堤上转战到生产自救的大湖村的那一刻起,一直冲在最前面,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在现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直到老百姓把农作物重新种下才安心。”这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承诺。

7月24日一早,姜松如来到受灾严重的大湖村2、3组。协调组织潜水泵、接电源、水中安装……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8点,直到潜水泵顺利出水,变成“泥人”的他才离开。第二天一早,他又出现在那里,安装、清淤泥,又是一整天。如今,300余亩耕地中80%的渍水已经抢排完毕,甜玉米、速生蔬菜等也在他的组织下统一种下。

这两天,他一直在华蒲路奔走,观测水位、堵涵洞、安装设备,为抢排上汤湖湖水做前期准备工作。“计划8月2日开始抽水,10天后,水位将下降1米。”姜松如迫切希望湖周边被淹耕地能早日现出原形。

“退伍不能褪色,不穿军装也要冲锋在前,不能忘了,我是一个兵!”为了让受灾村民早日恢复生产,他还在忙碌着。

记者江叔峰 杨燕婷 实习生潘若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