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群众察民情——二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寻乌县,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式调查、开调查会等形式,对县城300多人进行详细调查,形成几十万字调查笔录,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创作了闪耀着唯实求真精神的经典之作《寻乌调查》,首次提出了这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科学论断。

“察民情”就是做调查,是下基层的着力点,也是解民忧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深不深、实不实、真不真,对接下来的工作至关重要,体察民情才能“摸清症结”“对症下药”。

深入察民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回望百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调查研究而来。因此,要充分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让群众说话,听群众意见,决不能浮皮潦草,决不能高高在上,决不能搞“假大空”,更不能只听汇报、不拉家常,必须要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需求,听取人民心声。

深入察民情,要精准掌握群众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省委书记王蒙徽也指出,必须找准群众需要,而不是我们脑袋中幻想的群众的需要,不能主观臆断,“拍脑袋”决策;不能大而化之,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因此,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和群众“坐一条板凳”,与群众拉家常、掏心窝、交朋友,引导群众主动讲需求、提建议。

深入察民情,要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在求深上下功夫,深入最基层,直达第一线,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在求实上下功夫,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使建议、方案、措施符合上级精神,符合基层实际;在求细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各种变量和可能性,坚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情况清楚、心中有数;在求准上下功夫,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工作规律和发展趋势;在求效上下功夫,强化对口调研,使领导干部成为专家学者,中层干部成为行家里手,一般干部做到应知应会。

总之,通过深入群众察民情,把群众关注的迫切的、具体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新鲜的、热乎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结上来,决不能好心办傻事、办蠢事、办坏事,而是要让党心民心情暖交融。

来源:鄂州日报

编辑: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