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奥密克戎通过气溶胶方式传播,专家详解如何预防

当前,疫情呈现多区多点、散发与聚集交织、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隐匿传播、交叉感染和社区扩散的风险持续存在。27日,公卫专家提醒市民,警惕奥密克戎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气溶胶传播,居家预防尤为重要。



气溶胶传播
“偏爱”潮湿密闭空间

今年以来,多地流调通报显示,在密闭空间出现因气溶胶传播导致的聚集性感染。


3月,某地一栋33层建筑暴发聚集性疫情,共有62.9%的确诊病例居住在18个不同楼层(房间)的垂直建筑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这些病例并非密切接触者,推测发生了气溶胶的跨楼层垂直传播。


本月初,另一地举办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疾控专家也提及气溶胶传播:当地不少新增感染者集中在城中村片区,人口密集、空间狭窄,当有感染者存在的时候,排出的病毒极易在区域内形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的气溶胶。


近日,据武汉市流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某小区同楼栋的新增12例感染者,经基因测序和流调显示,感染者均居住于该楼栋某阳性病例的楼上同户型房间,属同一传播链,按照发病的时间来看,底层居民先转阳,楼上住户后感染,因此推测有可能是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厨房烟道等途径造成气溶胶传播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更容易在潮湿、密闭、拥挤的空间快速传播并能快速导致大量人群感染。”专家表示。




气溶胶是这样传播病毒的


气溶胶传播为何可以楼上、楼下相互传播?


专家介绍,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跟一般的空气传播相比,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当新冠病毒附着在尘埃、飞沫,或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就能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


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能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比如,感染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可能会出现包含病毒的气溶胶,而电梯内空气流通较差,随后乘坐电梯的人,传染风险就会增加。


但需要强调的是,气溶胶传播也有前提,民众不必因此恐慌。飞沫能传播的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只有当空气流通不畅时,才可能形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的气溶胶。应对气溶胶传播,民众需提高警惕,但不必恐慌。




家庭这样预防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室内传播风险大于室外,家庭聚集型疫情室内传播比例更大,因此要重点做好居家预防。


首先,勤开窗通风。每天定期开窗3次以上,尽量打开居室里相对的窗户、形成对流,时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尽可能将室内空气彻底更换一遍,有效消除气溶胶在密闭空间内的传播。


其次,做好下水道防护。下水道回水弯中的存水能封住管道,有效防止气溶胶进入。市民可排查家中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的水封状况,及时补水,防止气溶胶经管道扩散。如果地漏没有水封条件,也可在使用后盖上盖子,或是用胶带进行封堵。如果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也可用保鲜袋灌水后扎紧,放在地漏上作为封堵盖。


再次,使用卫生间也需做好防护细节。使用坐便器后,应盖上马桶盖再冲水,避免气溶胶飞溅至马桶外。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如过卫生间通风条件不良,建议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此外,近期也可增加室内清扫频率,减少室内尘埃,帮助净化空气。


“无论何时,都要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在上下楼的电梯里。”专家还特别强调,市民外出时坚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与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掩住口鼻。目前研究表明,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多数飞沫约在0.8米—1米距离内落到地面。因此,戴好口罩、保持距离能实现双重预防效果。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