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临江“猪—沼—果” 串起种养循环生态链

玉米喂生猪、猪粪变沼液、沼液育果蔬……在华容区临江乡崔汤村,一条种养循环生态农产链条正在延伸。有限的资源经过充分的循环利用,让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畜牧养殖“华丽转身”,养出生态猪,种出生态果,走出兴农路。

俯瞰合作社大棚

“肥了”生猪,“甜了”果蔬

四月初的崔汤村,烟雨朦胧,农田鱼塘交错相接,房屋临田而建,鸡群穿梭绿地悠闲觅食,幼犬翻越田埂打闹嬉戏。

村里的鄂华种养殖合作社内,生猪饲养员正在用玉米熬制猪饲料,空气中谷香阵阵。饲料刚倒进食槽,七八头幼年林香猪争先恐后抢着吃,发出“哼哼啧啧”的声响。

幼年林香猪正在进食

合作社在圈的生猪有50余头,等待1年多的发育成长,体重达到200至300斤后才能出售。按照目前市场价,一头成年猪可以卖5000元。

生猪饲料中的玉米来源于合作社内种植的近20亩玉米,而玉米和其他农作物所需的肥料则来源于发酵后的猪粪。

“养殖场畜禽粪便通过无公害处理还田后,污水得到综合利用,达到了零排放。种植园区通过施用有机肥以后,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农副产品的质量。”鄂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新华说。

沼气池

合作社建有2口共50立方米的沼气池,猪粪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后,经过2个多月的发酵,产生大量沼液,用于种植农产品。不仅节约了化肥、农药等成本投入,还改善了合作社生产环境。

“实行种养循环之后,节约了果树种植的肥料以及人工的投入,大约可以节约成本投入800元,另一方面通过种养殖循环,提高了果子的品质,折算下来每亩实现利润大约可以增加1000块钱的收入。”刘新华介绍,合作社的20亩果蔬大棚种植了阳光玫瑰葡萄和家常蔬菜,旁边的果林种有红皮香梨350棵、冬枣600棵、黄桃360以及红美人柑橘1000棵。下半年,合作社还计划增加生猪数量至80多头。

果蔬大棚和柑橘林

农旅相宜促振兴

2014年,鄂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崔汤村一组土地200亩,其中水面80亩,主打生猪、有机水果、散养鸡等产业。经过多年经营,合作社的休闲垂钓、采摘等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

4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鄂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池塘边已有不少身着反光背心的钓鱼爱好者正在挥杆垂钓。刘新华介绍,这些钓鱼爱好者都是社交群里口口相传介绍来的,工作日期间,每日有十几人前来垂钓。到了节假日,合作社每日能接待游客上百人。

“除去人工投入,我们合作社目前效益达到每年在2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做农家乐、休闲采摘、观光垂钓,走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刘新华介绍,合作社每年上交村集体5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常年为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固定聘请员工7人,季节性务工每日10余人,全年务工支出40万左右。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完善。2022年10月,华容区投入20余万元在临江乡建成汤家湾泵站,解决临江乡东南片区用水、抗旱等问题。鄂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受益方之一。现在,合作社既不用担心梅雨季节农田被水淹,又不用担心干旱季节无水灌溉。

“目前,我们正重点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及农文旅开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华容区临江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必良说。

全媒体记者:李文晋  通讯员:吴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