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 盛从征:爬起床背上药箱就走

“天气不好也去吗?”“必须去,病人还等着。”这位从床上爬起来就走的,就是古楼街道怡亭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盛从征。

盛从征的老家在梁子湖区,从小目睹了家乡缺医少药的窘境。从那时候起,他发誓要努力学习,报考医学专业,学成后回报家乡。

1994年,盛从征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石山卫生院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大专相关专业课程,拿到了大专学历。

在原石山卫生院工作2年后,领导宣布要抽人充实梁新屋村医务室力量,盛从征第一个报名。接下来的8年,他一直坚守在村医务室,吃住在村医务室。

至今,有一件事仍令梁新屋村80岁的邵婆婆记忆犹新。一年夏天,一名妇女与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喝了农药,盛从征闻讯后立马赶到,限于当时条件,只好用农村的土法子帮其洗胃,然后联系回家探亲的一名教师,驾车送往市区医院。“多亏了盛从征,救治及时,不然这女人早没命了。”邵婆婆说。

辖区六合敬老院是盛从征关心爱护老年人的常去之地,敬老院里有50名老人,隔三岔五,盛从征都要去看望他们,与老人们聊聊天,帮他们检查身体。

“因我的父母也老了,对老年人生活不易才有深刻体会,所以我能坚持耐心细心投入为他们服务!”盛从征说。

盛从征还专门为六合敬老院的老人们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每次去都会带上老人们需要的药品,对症检查,避免走弯路,不让老人们花冤枉钱。

盛从征接诊病人

在上门随访过程中,他细心观察每位老人的起居规律,如遇老人没有应门,他宁可多跑几次,也不影响老人的休息。特别是上门探访一些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老人不在时,他会马上联系社区居委会找到老人,确定老人安全后才放心离开。

1998年,梁新屋村一村民邵爹爹患上严重的哮喘病,一发病就喘不过气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盛从征从被窝里爬出来,上门为村民治疗。几年时间,邵爹爹累计欠下1000余元的药费。盛从征考虑到其家庭困难,直至调离村卫生室,他也没有跟邵爹爹提过钱的事。

如今,每次听说盛从征回村了,邵爹爹都会赶过去看一眼,发自内心把他当成“自己人”。

怡亭铭社区位于老城区,老旧小区多集中于此,其中老年居民较多。考虑到老年人容易患病且出门就诊不便等情况,去年5月,盛从征被调到怡亭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怡亭铭社区管辖面积3.76平方公里,居民4万余人。盛从征为每一位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做到了可查询、可追溯,而且还给自己制定了“立等就诊”的“铁律”,即居民求诊挂机后,15分钟必须赶到。

今年2月的一天深夜,盛从征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电话,是住在西山坡的张爹爹打来的,他说自己发高烧了。盛从征一听,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背起药箱准备下楼时,突然头发晕。妻子见状,吓得不轻,劝他换个人去。他说,这大半夜的,又在下雨,打扰别人不好,还是自己去。当他急匆匆赶到张爹爹家时,全身淋湿了不说,人都站不直。张爹爹见状,既惊喜又惭愧,盛从征笑了笑安慰道:“没事,过一下就好了。”

时间久了,只要一接诊某位居民,盛从征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还能说出其病史,一下让对方产生了亲切感。对此,社区居民赞叹不已。

“15分钟上门就诊圈”,做起来不易,坚持下来更难。盛从征对辖区居民进行遍访,逐个记录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等,事后还不忘告诉对方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老年人求诊。

曹爹爹家住市农业农村局宿舍,一次身体突然发热,因住在5楼,他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曹爹爹马上给盛从征打了求诊电话。接到电话后的盛从征立马背上药箱去他家,量过体温,发现曹爹爹高烧,精神状态极

差。经过一个多小时治疗后,曹爹爹的体温转为正常,精神状态也好转了,盛从征才放心离开。

“每次打电话给盛医生,他都能很快赶到。”曹爹爹说,“这几年都在享受盛医生的家庭医生式的医疗服务。”

29年来,盛从征无论是在农村基层工作,还是在城市社区工作,只要接到患者的求诊电话,他从来没有让对方失望。29年过去了,曾经的年轻小伙子成为中年大叔,出诊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而他的药箱在身边一直没变。

“把梦想当信念,把患者当亲人!”这是29年前盛从征的一篇日记里的一句话。2018年,盛从征被省卫计委评为湖北省社区名医,2019年获评“湖北医德之星。”

盛从征(左)和同事上门为老人服务

全媒体记者:廖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