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田”到“示范区”!鄂州建市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鄂城市、鄂城县,设立鄂州市(地级)。从此,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以更矫健的身姿迈出了腾飞的步伐。40年风雨兼程,40年蹄疾奋进,鄂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日起,本报推出“鄂州建市40周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鄂州建市40年以来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集中反映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变化,重点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

时光的脚步永远向前,但总有特别的时代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1983年8月19日,鄂州获批建市,一座崭新的城市在变革中新生。

40年发展进程中,这个方圆1596平方公里的地级市,每一寸土地都是“试验田”,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在拓新:全省首座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省第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诞生,全省第一条跨市域地铁从这里打通……

引领风气之先,鄂州被誉为“湖北改革试验田”。

致敬来时路,前人演绎了动人的创业故事。如今迈步新征程,承载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两个省级重大战略,鄂州多重机遇叠加,多项重任在肩,千年古城正担当起新的重任。

继“率先融入”之往,开“协同发展”之来

7月6日,盛隆电气葛店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内,产线满荷运转,产品整装待发。一年前,这家总部位于武汉光谷的企业选址葛店扩大产能,建设全产业链产品供应中心。

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鄂州。产业同链,是眼下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协同发展最火热的行动之一。

循迹溯源,武汉都市圈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数年后,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彼时,为方便武汉外迁企业投资鄂州,试验区打破行政区划,武汉东湖开发区与鄂州葛店开发区实行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

时至今日,葛店经开区现有202家规上企业中,70%的企业冠名 “武汉”。

观察城市间的融合深度,交通是一个重要切口,城市间繁忙的人员来往、产业联动催生对通勤和物流的交通需求。

回顾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先有301路公交从武汉跨城而至,再有武石城际铁路一线串起武汉、鄂州、黄石3市。而后,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运营。直至去年,花湖机场正式投运,与相距不过90公里的天河机场遥相呼应。

铁、水、公、空立体式交通运输通道连线成网,人口、资金、技术密集往来,城市间的协同向深处掘进,向广处拓展——

近3年,鄂州投资376.35亿元,启动建设交通“硬联通”项目22个,打通与周边城市市际“瓶颈路”“断头路”;

葛店经开区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共同打造国家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

发挥毗邻优势,鄂州与14所武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33家企业与武汉高校院所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武鄂两地探索河湖长轮值制度,共同保护梁子湖水生态环境;

武鄂黄黄开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区级合作,开通葛店经开区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州区、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之间的“跨域通办”政务服务通道。

继“城乡一体”之往,开“城乡融合”之来

7月20日,“和美鄂州·城乡融合”美术摄影作品展与市民见面,140件展出作品绘成一幅和美乡村的锦绣画卷。

本世纪之初的鄂州,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扁担”两头不平衡。一头,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一头,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

日新月异的城,依然故我的乡,如何打通?

2008年,鄂州被确定为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鄂州视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鄂州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10年来,从“一体化”到“城乡融合”,鄂州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实践接力向前。

野湖咀的星空帐篷、熊易村的“知青小院”、官田村的九品香莲,走进涂家垴镇乡村,无一不是城市资本促乡村巨变的生动实践。

城乡融合,呼唤要素融通,人才、科技、金融资本一个都不能少。

鄂州盘活农村闲置厂房、农房、土地等“六闲”资产,在北京、上海、苏州推介招引项目10个,总投资19.36亿元。

在全省率先探索乡村振兴产业点状供地模式,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入库,2.8万亩撂荒地有效利用。

全域开展“整村授信”行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放涉农贷款40亿元。

城乡融合,不是把乡变城,而是充分挖掘培育乡村之美,不是千村一面,而是气象万千。

鄂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持续发动群众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鄂城区、梁子湖区入列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区,华容区临江乡新港村、华容区段店镇庄屋村入列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

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鄂州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再看公共服务。鄂州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运班线、村村通物流快递”。农村公路占比92.5%、农村客运公交化率66.8%、农村安全饮水率100%,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组建62个教联体、7个区级医共体,推进城乡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发展。

“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穿越时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鄂州绘就。

继“钢铁城市”之往,开“航空枢纽”之来

近日,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被选拔进入“国家队”的消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鄂州作为航空货运枢纽城市的定位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60多年前,钢水奔涌,鄂城进入“钢城”时代。40年前,鄂州在一个县级规模的基础上孕育而生,基础薄弱,百废待举。1983年建市之初,鄂州市只有“两条半路”,两条路分别为武昌大道和建设街,半条路为坑坑洼洼的江碧路。

40年砥砺奋进,鄂州再也没有“半条路”之说,城市发展从“老城时代”走向“环湖时代”,再由“环湖时代”迈向“滨江时代”。今天,正从“滨江时代”跨向“空港时代”。

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鄂州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标志着“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中国唯一”的货运枢纽机场落户鄂州。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是改天换地式的腾飞!”鄂州临空经济区2019年4月获批设立,尹彬是首任负责人,全程参与鄂州花湖机场建设。

一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征程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几步。对鄂州而言,花湖机场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2022年7月17日,花湖机场投用首航。这一年,机场开通国内20个客运航点,接送乘客22.44万人次;开通8个国际货运航点、6个国内货运航点,货邮吞吐量1万余吨。

“鄂州正在汇聚全球的人气、财气、智气。”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伟表示,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联动形成航空客货运 “双枢纽”,在新发展格局中真正形成湖北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的“气眼”,让“九省通衢”加速迈向“五洲通衢”。

上下武昌城,古今两鄂州。鄂州有着1800年的建城史,40年不过是短短一瞬,却永久地改变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面貌。抚今追昔,是敢为人先、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推动着几代鄂州人奋勇向前。

40年,我们凯歌高奏;40年,我们重新出发!

全媒体记者 黄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