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白色污染 守护良田沃土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农业绿色发展底色,市农业农村局立足“治理”,着眼“长效”,着力解决田间地头“白色污染”问题,让农用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危害千里沃野。

土壤穿“新衣” 让地膜不再是“地魔”

农膜看似事小,却关乎绿水青山。

我市农用地膜年使用量约250吨、覆膜面积约5万亩,主要用于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种植。普通地膜韧性低、秋季易破碎、难与土壤杂质和作物根系分离,造成废旧地膜难以离田,二次利用价值低。为从源头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解决因普通地膜常年累积不合理应用残留而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局积极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新型地膜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杜山镇东港村、杨叶镇杨叶村等地玉米田开展生态降解地膜大田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100余亩。

“加厚高强度地膜是标称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力学性能等指标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中I类耐老化地膜的有关要求,有效覆盖使用时间不低于180天;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用于作物种植时土壤表面覆盖,具有与普通地膜一样的使用性能,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作用 ‘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廖勤周介绍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优势所在。

今年,该局争取省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660万元,将全部用于对使用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农户给予补贴。为推动该项目在我市落实落地,该局加大项目督导力度,成立专家指导组,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订方案。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专门针对地膜使用铺设技术要点、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优点进行培训讲解。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建立完善“定点企业-定向供应-自主回收”模式,计划两年内实现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全覆盖。

集中回收处置 让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再“流浪”

“店铺门口张贴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宣传画,柜台旁放置了专用回收桶,农户购买农药时都会跟他们讲清楚,下次来买农药时带上用完的农药包装可以抵五毛钱,现在回收桶基本上装满了。”在长港镇周氏农资经营部,不时有农户拿着废弃农药瓶前来,店主周将军急忙迎上前去,计算农户送来的农药废旧包装。

农药包装废弃物一直是田间垃圾的主要来源。这些废弃农药包装物里往往还残留着部分农药,极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为切实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效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该局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资金投入,全市挂牌建设6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示范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企业运作、布局合理、农户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回收点折价回收、回收单位集中回收运输存放、有资质单位进行集中规范化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措施落到实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环境健康危害教育及合法回收处理途径专项宣传活动,加强对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及其他回收主体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监督和建设清洁田园、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2023年农药使用监测评估工作,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储存、运输和处理环节的监督指导。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约20吨,回收率达60.2%。

全媒体记者:徐麟  通讯员:杜森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