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打造“食安鄂州”金名片

今年以来,我市以三个行政区创建湖北省食品安全县(区)为契机,按照“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思路,做细做实“主体引育、产品品控、品牌塑造、科创实践、空港链接”五方面工作,不断推动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主体引育”文章。各区全力支持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发展壮大,分别制定招商引资激励促进意见,研究出台相关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措施,今年为新引进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的39家食品产业相关主体兑付区级奖补资金485万元。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建立政银保常态化联络协作机制,梳理金融服务政策汇编,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建档,在全市推广“科担联合贷”项目,多维度多渠道纾解食品产业主体融资问题。

做好“产品品控”文章。强化源头防控,出台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推广标准化生产试点,全市生态农业基地突破200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53家。强化过程管控,打造集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商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加快建设精品包装、冷藏保鲜、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重点发展农业深加工,做深做优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终端把控,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管理,高标准打造4条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3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成7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对7家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建设改造升级。

做好“品牌塑造”文章。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鄂州武昌鱼、梁子湖螃蟹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多村一业”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壮大粮油、种业、水产、生猪、花卉、果蔬 6个重点农业产业链,依托省农科院、武昌鱼原种等育种试验基地打造种业小镇。开展食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商标品牌注册认证指导服务。全市现有有效食品产业发明、外观专利453个,32家渔业生产及加工企业获得了SC标识,9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5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和有机产品标识,4个淡水鱼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培育了富农食品、武昌鱼原种场、华苑粮油、强森魔芋等5家国家级食品龙头企业。

做好“科创实践”文章。主动对接“牵手”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合作开展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共同引进市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大做强“院士农业”。推动食品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支持食品生产企业抱团发展、集约经营,建设武昌鱼产业园区、中新开维生猪养殖园区、预制菜产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截止目前,我市已入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余家。

做好“空港链接”文章。构建“1个区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N个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N个村级寄递物流点位”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了物流揽收投递服务全覆盖,建成区级电商中心6个,建成镇村寄递物流站点260个,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推动“邮电合作”,依托唯品会等电商供应平台,推进快递企业与区域内特色农业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采取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直配等方式,提供定制化寄递服务,打通乡镇农产品上行通路。完善产品储运体系,依托苏宁产业园,全力用活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加快建设三江港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对接临港临空物流体系,开通粮食“散改集”铁水多式联运线路4条。鄂州花湖机场目前已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55条,货邮量和快递业务量正呈跨越式增长态势。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是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将继续发挥市食药安办‘指挥棒’作用,激励各地各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扎实有效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在夯实基础上求突破,在全程监管上提效能,在综合整治上出重拳,在宣传发动上再加力,积极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办)相关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 李刘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