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农民丰收,享美好生活。9月23日下午四时,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文化广场上歌声飞扬,2025年鄂城区农民丰收节暨武昌鱼文化旅游季在《鄂庆丰收 相亲相爱》的旋律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为农民”为特色的节庆,用最朴实的方式,铺开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农民主场,文化新生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整场活动打破传统晚会模式,真正让老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古楼街道选送的《幸福欢歌》舞蹈描绘丰收喜悦,碧石渡镇的扇子舞《田野上的家乡》舞出对故土的深情,长港镇峒山村的中国鼓《中国范儿》则敲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这些由老百姓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现的是主人翁的自信与风采。
文化传承环节成为一大亮点。非遗传承人顾德将精心创作的“鱼庆丰年”雕花剪纸赠予峒山村,作品中双鱼戏莲与丰收麦穗相映成趣。“这不仅是一幅作品,更是对武昌鱼文化的深情致敬。”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又胜接过这份寓意深远的礼物时感慨道。这一仪式展现了鄂城区对武昌鱼文化、长港农垦文化和乡愁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创客归来,产业焕新
“过去我是‘沪漂’,现在我把乡愁变成了可触摸的烟火气。”峒山栖客露营基地负责人陈川的讲述,折射出鄂城区吸引人才回流的新气象。活动现场,三位创客代表的分享令人动容:陈川通过短视频让农耕记忆在现代体验中苏醒;尹子达将运动中心带到乡村,让乡愁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养分;陈锐则以“乡愁归处,峒山老家”为理念,打造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和美乡村。
产业升级同样令人振奋。中建四局投资发展公司招商运营总监曾磊介绍了长港河流域治理暨武昌鱼产业发展EOD项目。该项目围绕长港河生态修复和武昌鱼全产业链升级,打造集生态、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域。借助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航空优势,鄂城实现了“活鱼到家”,让武昌鱼游向全国。
城乡融合,乡愁可寄
如今的峒山村,国道连通四方,荷塘点缀乡间,红色步道与健身广场相映成趣。这里既有现代生活的便利,又保留了田园诗意的美好。新建的乡愁园让“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十二年的坚守让“年年有新景”成为常态。
从数字茶园孕育的“花湖红”茶叶品牌,到泽林鱼丸的百年风味与现代工艺融合,鄂城农业正朝着品牌化、现代化迈进。活动现场的抽奖环节,莲心茶、武昌鱼等特色农产品礼包让观众共享丰收喜悦。
“峒山老家,鲜活着鄂城的底色;丰稔江河,托举起乡村的希望。”全场合唱《峒山老家》的歌声中,活动圆满落幕。这场节庆不仅展示了鄂城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新时代农村的活力与魅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乡村与城市共美,农民与土地共荣。
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通讯员 李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