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人着急到皆大欢喜——葛店开发区农民市民化纪略

      万人排成队,能排出多长的队伍?能排满5公里。这么庞大的队伍,在葛店开发区实现了就业,折射了葛店开发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跨越进程。现在的葛店开发区人已经习惯了在超市购买蔬菜大米,出门坐公汽或者打的,与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两样。农民变市民,改变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 
“那个时候不着急才怪呢”

 

张正春是葛店开发区庙湾村农民,对于当年失去土地的感受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不着急才怪呢?”张正春说。 

张正春家里有5口人,虽然田地不多,但是口粮顾得上,蔬菜不用买,几个能劳动的人出去打点零工,日子过得还比较热乎。听说土地要征用,张正春的父母开始着急了。张正春的父亲说:“祖祖辈辈种田,一家人都没个手艺,以后拿什么混饭吃?”张正春解释说:“爸爸的担心是正常的,一家5口人,吃的喝的全靠买,经济压力自然会很大。”62岁的张海洲跟张正春的父亲有着相同的担忧。他说,家里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自己年龄大了,以后生活失去着落,学艺嫌老,打工又找不到门道。“喝西北风还要等天气!”张海洲自我调侃。 

随着葛店开发区发展壮大,已有1万多农民失地。今后何去何从?恐慌和担忧,在所难免。 

“开发区建设,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必须支持!”张正春说,我们要顺应潮流,学会“游泳”。 

“没想到政府考虑那么周到”

土地没有了,张海洲由农民变成了小区保安。 

“现在我每月有400多元的养老金,另外每月还可以领到1200元的工资。”因为生活有了保障,对于自己身份的变化,张海洲很是满意,“没想到政府考虑那么周到。”葛店开发区先行试点,最大限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国家规定的农民基本养老金是每人每月70元,葛店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目前,葛店开发区有1万名被征地农民享受这一待遇。张海洲就是其中的一名。“仅此一项,开发区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葛店开发区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顺势成立的新市民公司成为失地农民的挚友。 

“新环境新产业新市民一马当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勇立潮头。”新市民公司贴出的这副对联,道出了该公司开办宗旨。 

新市民公司由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发起人、出资人,全区25个被征地行政村和村民自愿入股,利润分红,注册资金800万元,公司下设新市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和新市民工贸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分公司。 

截至目前,该公司就业培训、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绿化工程、物业管理、市政工程维修、土建工程施工、渣土运输、广告传媒、汽车修理装饰、区内微循环公交、出租车、连锁商务宾馆、便民连锁酒店、连锁超市、连锁快餐厅等服务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多次举办环卫机械操作、绿化种植、餐饮服务等岗前就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失地农民数千人(次)。其中,进入新市民公司入股就业的失地农民926人,进入区内企业就业的失地农民工1780人。 

公司承接316国道、创业大道、二号路、广场路等道路改造和市政设施维修工程;200名新市民公司环卫员工包揽区内日常绿化养护及创业大道、高新大道、316国道等绿化改造任务,实行政府购苗,公司种植和管理;改变过去“社区物业垄断管理”格局,实行政府补贴,由新市民公司统筹管理,3个安置小区90万平方米实现全覆盖。这些举措让失地农民真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项目区村组分享发展成果。 

该区采取先建安置房、拆迁安置同步的方法,前期拆迁户已全部安置。 

2017年除完成已建成100万平方米安置房水电安装外,规划新建安置房300万平方米,其中棚改面积60万平方米,全部用于解决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和新拆迁户安置问题。不少农民在QQ空间和微信里晒幸福,引来众多羡慕之声。 

“这样的日子才叫幸福”    

张海洲当上小区保安之前,还有几个选择,考虑到年龄问题和薪水标准,他敲定了就职的这个岗位。 

随着葛店开发区入驻企业增多,就业岗位多以5万计。“把葛店有意愿就业的人员全部拉进来,都无法满足需要。”开发区管委会干部夏明光说。 

庙湾村农民张正春一家4个人上班,每年少说也有20多万元收入。他和父亲在武大宏元公司上班,每个人每个月最多时有6000多元收入。“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技术培训,拿到了合格证,进公司就容易多了,并且是以技术工看待。”张正春说。 

庙湾村农民陈家耿一家5口人,成了失地农民后,分到安置房3套,面积共有350平方米。两个老人拿养老金和房租过活,儿子在企业打工,一个月有五六千元收入,日子当然过得还算轻松。 

全区有2万人在葛店开发区企业就业。在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有近半是葛店人。 

张正春说:“在企业上班单纯多了,收入有保障,这样的日子才叫幸福,应该珍惜!”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映忠 责任编辑熊蔚)